(一)强化重点群体帮扶。针对长期失业人员建立“一对一”帮扶台账,定期跟踪就业状态,提供个性化就业推荐。积极与全市高校、企业合作,建立就业见习单位6个,开发青年就业见习岗位3465个。通过一体化就业服务系统,精准对接25460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与岗位推荐,结合市政府、市直单位组织的专项活动及实地走访,有效解决应届毕业生就业难题,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4.73%。截至目前,已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98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949人,困难人员就业670人。在省市人社现场会上,两次分享了困难就业群众帮扶工作的经验,充分彰显了我市在就业帮扶领域的卓越成就。
(二)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持续培育XXXX、XXXX、XXXX等创业孵化基地,发放运营补贴2910万元,为入驻企业提供综合服务和政策扶持。开展“创在XX创建未来”系列活动,通过举办创业沙龙、创业成果展等形式,助力创业者实现梦想。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XXX亿元,其中企贷XXX万元,个贷XXX万元,扶持创业XXX人,带动就业XXX人。
(三)推进就业之家建设。以“5+2就业之家”建设为稳就业关键,构建“1+8+7+17”的市、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形成“10分钟就业服务圈”。持续推进“一社区一品牌一特色”就业提质行动,创新“党建+就业之家+工会+市场运营”的联建共建管理运营模式,构建“自助化”+“上门式”+“全天候”特色服务体系,设立线下“就业小广场”、“零工驿站”及线上“直播间带岗”等多元化就业服务平台,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招聘服务,获得就业机会。目前,就业之家已吸引XXXX家企业入驻,提供XXX个岗位,帮扶就业XXXX余人。
(四)打造创新创业平台。X市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中心已正式启用,集创业孵化、求职洽谈、劳动关系和谐等多功能于一体,全面提供就业帮扶、档案管理、创业扶持等服务,累计服务XXX次。利用中心临街店面,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零工微市场”,为求职者和企业提供一个全天候、便捷高效的对接平台。同时,加强对数字经济孵化基地的创建指导,已有XX家企业成功入驻。
---此处隐藏2364字,下载后查看---
三是营造创业良好氛围。通过银企对接,为创业者搭建交流合作、资源对接的平台。加强创业典型宣传,挖掘和推广优秀创业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情。
(三)依托重点项目,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一是发挥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中心效能。设立运营服务和创业顾问团队,采用“政府搭台、专业运营、市场运作”的模式,为就业创业者提供全流程、精细化的优质服务。重点扶持一批极具潜力的数字经济企业,同时聚焦重点群体,精准发力,策划并开展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就业创业活动,打造具有广泛借鉴意义的“XXX模式”
二是推进“XXXXX”家政服务体系建设。依托“XXXX”现代家政综合服务体,构建“培训+就业+孵化+服务”四位一体体系。推行“理论+实操+认证”培训模式,邀请资深讲师授课并组织技能认证考试,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创新“零工+培训”模式,利用碎片化时间对灵活就业人员进行培训,实现“技能提升+就业推荐”无缝衔接。推广“即时快招”服务模式,搭建“线上预约+线下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精准匹配家政人员与雇主需求,实时监控服务进度并协调解决问题,提高服务效率和雇主满意度。
三是织密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探索构建“1+N+X”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市人力资源市场为核心,零工市场为支撑,各级就业之家站点为延伸。明确各级机构职能分工,强化信息共享与协同联动,优化全市就业资源配置。市人力资源市场定期举办线上线下融合的大型招聘会、行业专场及直播带岗活动,吸引优质企业入驻,提供多元化岗位。零工市场完善“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实时更新岗位信息并精准匹配。就业之家站点重点帮扶就业困难群体,收集需求并及时反馈,确保服务精准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