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名称及内容
1、“攻薄促弱”类
项目(1):加强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优化提升村干部队伍。为了破解xx乡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在“教育管理还不科学、村级事项决策和公开落实有差距、考核评议不够全面细致、监督问责不够严、激励保障不到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xx乡实际,逐一对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的实施办法(试行)》(x组字〔2024〕29号)文件精神,全面细致查摆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进一步加强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优化提升村干部队伍,从而达到切实推动广大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廉洁奉公、为民服务,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效果,为“六个xx”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
项目(2):党建引领强综合服务。近年来,xx乡各村党组织都能够建强党组织战斗堡垒,村两委干部能够落实好“四议两公开、五必到五必访、365天不打烊”等制度,能够示范引领发挥好党员“凝聚力、战斗力、服务力”,一直以来与群众都很密切,群众满意度也相对很高。但在服务群众工作中,仍然存在“服务事务不够明晰、服务方式方法不够科学、干部服务能力水平有待提升、村级考核目标与服务群众成效不够紧密”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落实好《xx县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实施方案》(x办〔2024〕11号)等文件要求,进一步提升综合服务工作的水平。
项目(3):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xx乡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大力挖掘乡村本土实用型人才,开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致力于把农村“草根”培养成能够用得上、干得好的“土专家”“田秀才”。但目前xx乡实用技术人才总量偏少,文化素质偏低,且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有一技之长的人相对较多。同时今年摸排的乡村实用人才中80后仅有xx人,90后仅有xx人,年龄结构明显老化。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已成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改变这种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应的人才状况,是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
---此处隐藏2529字,下载后查看---
项目(1)对照县级出台的指导目录清单,完善制定村级组织依法履行职责、协助政务服务和负面事项3个清单;针对干部服务群众工作中存在的能力不足等问题,加强村两委干部的教育培训,提升综合服务的能力、水平;广泛宣传发动党员群众参与到综合服务中,利用好“xx”等便民服务app,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
项目(2)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瞄准发展和生产服务需求增强的有利时机,转变思维、调整策略,通过多种渠道来多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方面稳妥处理抛荒、撂荒、闲置的土地,保留农民承包权,收回经营权,由村集体统一开发利用,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如开展大棚蔬菜种植、利用冬闲田栽种油菜花等;另一方面立足xx森林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禁止耕地非粮化背景下林业产业发展的新路径,科学合理布局林下经济产业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香菇等,进一步提高林地综合效益,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再一方面推进彭家村农特产品加工厂建设,线上线下宣传推广竹笋、茶叶、蜂蜜、葛粉等本地农特产品,带动村民致富。
(四)巩固提升阶段(10月下旬-11月)
1、“攻薄促弱”类:全面总结攻薄促弱工作经验,建立健全有xx乡特色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大张旗鼓地表彰乡村振兴实用人才。广泛深入的宣传他们的事迹,营造尊重人才、支持创业的舆论氛围,激励乡村实用人才创业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中的作用为“六个xx”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
2、“提质增效”类:全面总结提质增效工作经验,建立健全有xx乡特色的党建引领强综合服务的工作机制,让乡村实用人才通过不断创新传统农业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采取“能人+农户”、“公司+农户”的经营形式,延长产业链,推动产业升级,取得企业与农户“双赢”的效果,带动乡村振兴经济健康、稳步发展。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乡村综合服务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