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XX镇流动D员现状
近年来,受就业前景、工资待遇和家庭婚恋等因素影响,农村D员有相当大一部分选择外出求学、就业和生活。而这部分外出D员绝大多数为高素质的青壮年,35岁以下的D员占比达到了70%,大专以上学历的D员也达到了75%。另一方面,我镇辖区内企业较多,吸引了一些外来务工人员,但大多数企业规模小且分散,出现“口袋D员”“隐身D员”的潜在可能性较大。
二、XX镇流动D员管理
(一)全覆盖摸底排查,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为了解决“隐身D员”和外出D员“一走了之”,看不见、管不着的问题,XX镇D委压实各基层D组织责任,以D支部为单位,全方面、多方位地开展地毯式摸底排查;同时,动员辖区内未成立D组织的企业,在全体在职员工中进行调查摸底。
---此处隐藏2202字,下载后查看---
XX镇的流动D员构成结构,和其他农村地区一样,主要以外出务工D员为主。外出务工D员大多存在工作单位、居住地点不够稳定的特点,工作单位没有设置D组织,或暂居地D组织不情愿接管。实务中就曾发生D员长期外出,想将组织关系转走,但工作单位没有设立D支部,租住地社区以该D员没有持有临时居住证为由拒绝接收的情况。今年XX省D务管理信息系统新增了流动D员管理模块,我镇及时对此版块进行信息更新,但部分流向D组织未能及时接收,亦或是直接退回,导致流动D员的流动状态有实无名,未能充分发挥该模块的作用。
除了上述客观原因,外出务工D员对将组织关系转出的主观意愿也不强。农村D员乡土情结较为深厚,虽然人在外工作,但家人都还在老家,对工作地、居住地没有归属感,即使工作相对稳定,也不想将组织关系转出,宁愿利用节假日回乡时间过组织生活;并且由于我镇对流动D员的动态管理比较规范,其学习教育和跟踪服务都纳入支部计划,对其本人来说,有没有将组织关系转走的影响不大。因此,外出D员也不去主动联系流入地D组织,而流入地D组织也没有做好摸底排查工作,将此类外来务工D员纳入非公联合D支部管理。
四、下一步计划和建议措施
建议由有关部门制定出台《流动D员管理制度》,明确对外出6个月以上,而且有固定地点的D员,将其D员组织关系转至所在地或所在单位D组织;并对没有正当理由,长期不转移组织关系,和长期缺席组织生活的D员,给予相应处分,并完善相关实施细则,使得基层D支部动员外出D员迁出、处置相关D员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XX镇D委将继续探索流动D员管理的新机制和新方式,一是提高基层D支部对流动D员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视,切实将动态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及时发现和更新流动D员信息;二是加强对D员的报告意识培养,使D员外出前主动向D支部报告去向,外出后定时与D支部联系,而不是被动等待支部发现和联络;三是充分认识和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信息传递模式和服务方式,进一步提升流动D员信息化管理、教育和服务水平;四是围绕全D工作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鼓励外出D员为家乡发展献策,推动XX高质量发展,吸引外出D员回乡创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