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

更新时间:2025-04 来源:网友投稿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党和人民的大敌。不断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是新时代新征程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抓手,也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举措。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为不断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的重大意义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肌体上的恶性毒瘤,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等特征,侵蚀党的执政根基。新时代新征程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从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着手,更要从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上入手。

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在于对其顽固性、反复性和变异性估计不足,缺乏常抓严抓及时抓的狠劲和韧劲,缺乏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保障。为防止一阵风、雨过地皮湿等运动式治理现象,需要固化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制度性成果,建立包含教育、惩戒、监督在内的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全方位全过程制度体系,通过制度的刚性约束有效压缩其生存空间,为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斩断由风及腐链条提供有力支撑。

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提供坚强作风保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体现,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大举措。通过查找问题症结、有针对性地堵塞漏洞,各级各类党组织直接减少敷衍塞责、做表面文章等显性问题,同时深度触及党性修养不足、政绩观扭曲等深层次问题,提升党的全面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不断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解决好六个如何始终必答题,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利于党员干部从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桎梏、套路中解脱出来,增强全党加强作风建设的政治自觉和战略定力,以优良党风带动政风和社会风气全面好转。

---此处隐藏5128字,下载后查看---

精准问责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建立科学的问责体系能够为党员干部扛主责、抓主业、当主角提供制度支持。认真对现有容错纠错相关规定进行系统梳理,检视现有制度机制的模糊地带和薄弱环节,督促问题突出的地区、部门和单位科学研判、精准施策,积极构建系统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及时跟进制度执行情况,检视、梳理制度执行过程中的监管盲区和执行漏洞,协同解决制度执行中的难点和痛点,充分激发与释放制度在党的作风建设中的潜能与活力。完善问责机制要充分考虑基层工作的特殊性与差异性,考核和问责侧重核心任务与核心指标,减少形式化与不切实际的任务与指标,给予基层更多的灵活性与自主性。坚决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精准执纪问责,让真正干事的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技术赋能制度实现全周期管理。针对数字化改革带来的指尖形式主义等问题,必须让数字化回归政务工具的本质,简化优化工作流程。充分利用电话、网络、客户端、AAA等渠道打造问题监督和举报平台,拓宽线索来源,定期梳理、综合分析各类举报信息,提级跟进办理重要问题线索。利用信息化、大数据等技术加强党委工作部门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对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对象进行动态监控,把分散在各处的四风问题线索汇集起来分析研判,确保及时发现、从严查处四风问题。针对报表繁多、数据共享不畅通等问题,要建立统一平台,打通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与联动,变部门报数据库里取数据。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全过程管理,强化源头治理、施行靶向纠治,借助技术赋能提升各类政务应用的功能集成度和使用友好度。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吴玉章讲席教授)

唐皇凤

来源:学习时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