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视角下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思考

更新时间:2025-04 来源:网友投稿

县域扮演着联结城与乡的重要角色,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国民经济的底部基础,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区域。人口流动与县域城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口流动是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为县域城镇化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和发展动力,而县域城镇化则为人口流动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推进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尊重县城发展规律,顺应县城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并要求,到2025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这为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通过梳理近年来关于人口流动和县域城镇化的相关文献发现,我国跨省区人口流动中近域化流动趋势加强。这一现象使得县域成为人口流动的重要目的地,尤其是农村人口向县域的流动显著增加。如何顺应人口流动趋势,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人口流动相关概述

人口流动分布理论认为,人口流动是受到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形成了现在人口流动的分布格局。该理论探讨了人口在不同地区间迁移和分布的模式及动因,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人口从农村向城市、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的流动趋势日益明显,形成了独特的人口流动分布规律。具体而言,人口流动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这些区域因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而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的流动人口数量较小,且多愿意流向东部发达地区。

人口流动的模式。按人口流动的方向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城镇人口向农村流动、城乡内部流动和从小城市向大城市流动这四种模式。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相对滞后、就业机会有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够完善,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流动人口选择去到城市中,以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薪资收入和更完善的公共服务。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的环境得到改善,于是又出现了部分城镇人口向农村流动的模式,一些城镇退休职工回到农村养老、城市居民到农村休闲度假或者城市的企业到农村投资等。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最为显著和普遍的人口流动模式。除此之外,还存在人口在城乡内部和从小城市向大城市的流动,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因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而引发的。大城市相比于小城市,在就业机会、收入水平、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也会吸引来自小城市的人口。

---此处隐藏3491字,下载后查看---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对于县域存在人口空心化和老龄化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该及时制定合理的人口流动政策,引导人口有序流动,鼓励和支持县域创新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方式,让当地不再出现人口空心化的问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成功的案例,增强返乡人员对家乡的认同感。企业可以聘用当地居民,通过制度创新、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或设立品牌IP等,提升其产品附加值,增加企业营收,提高员工收入。个人应保持理性态度,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叠加而产生的后果再做决定,力争为我国县域城镇化做出贡献。

加强产业间合作与交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县域应加强与周边大城市的联结,提高县域的可达性和便利性,缩小城乡的差距,提高县域综合承载能力。企业要积极研发技术、创新模式,搭建线上协作平台,线下定期举办产业的交流会等,促进企业间的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市场合作,让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从而带动其他企业发展。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优化人口结构。县域政府可以通过鼓励有条件的家庭生育,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生育补贴、育儿津贴等,减轻有生育意愿家庭的经济压力。政府、企业可以为老年劳动力提供再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社会应对老年劳动力多一些包容。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吸引更多的企业和高素质人才落户县域,缓解劳动力年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鼓励组织机构举办青年联谊活动,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有效解决县域部分男性的婚姻问题。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增强流动人口落户意愿。在一些人口压力相对较小的地区,应当根据现实情况及时调整外来人口的落户条件。而在一些人口压力较大的地区,就可以实行积分落户制,根据外来人口的就业年限、缴纳当地社保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设置一些门槛应对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的问题。在落户上给外来的高层次人才和技能人才给予政策倾向,让他们在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待遇,消除因为户籍不同而受到的区别对待,增强其归属感,打消他们对落户的顾虑。

需要指出的是,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需要有为的政府、有担当的企业和公民个人的共同努力。各县域要审视自身条件,立足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实施以上对策,解决当地在县域城镇化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促进县域城镇化向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