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主题研讨发言:构建常态化长效化防范和治理腐败体系

更新时间:2025-04 来源:网友投稿

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清醒认识“反腐败斗争的新情况新动向”和“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并首次提出了“推动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常态化、长效化”的明确要求。构建常态化、长效化的防范和治理腐败体系是一项涉及各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旨在从源头上有效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确保改革进程的平稳推进,维护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一)

经过新时代十余年坚持不懈的强力反腐,我国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在肯定成就的同时,总书记对于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多次强调“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不断健全。一是惩治腐败的力度显著增强。党中央坚决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有效降低了腐败存量,基本形成不敢腐的有力震慑。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24年10月,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数量呈上升趋势,被审查调查的中管干部数量近5年也呈不断攀升态势;截至2023年6月,“天网行动”共追回外逃人员1万余人,“百名红通人员”已有62人归案,新增外逃腐败分子数量大幅下降。二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更加严密。通过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不断健全巡视体制机制,加强“四项监督”的统筹协调与相互衔接,党内监督的主导作用明显增强,初步构建了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严密体系。三是反腐败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完备。党中央相继制定或修订一系列与全面从严治党相关的重要党规,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同时,制定或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法规,为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反腐败工作提供了坚强法律支撑。

反腐败斗争出现新情况新动向。近年来,我国着力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不断推进反腐败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总书记指出,“腐败和反腐败较量还在激烈进行,并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对反腐败斗争的新情况新动向要有清醒认识”。这种新情况新动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腐败手段或方式日新月异、翻新升级。伴随着权力制约监督制度的逐渐健全,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现象明显上升,具有腐败主体隐匿化、腐败手段复杂化和腐败所得期权化等鲜明特点和规律,给腐败认定、查处、取证工作带来很大挑战。二是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危害巨大。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是当前比较典型的问题。这主要表现为,一些腐败分子既谋取不当个人私利,又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政治投机和政治勾连,企图通过腐败手段获取政治地位和影响力,攫取党和国家权力,给党的执政安全和政治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三是防范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成伙作势、“围猎”腐蚀任重道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但有的置若罔闻,搞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团团伙伙。党内不能存在形形色色的政治利益集团,也不能存在党内同党外相互勾结、权钱交易的政治利益集团。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就是要防范和清除这种非法利益关系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影响,恢复党的良好政治生态。

---此处隐藏2749字,下载后查看---

(三)

构建常态化、长效化的防范和治理腐败体系,意味着我们要将反腐败斗争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来推进,立足长远,采取一系列关键性的改革措施和有效举措。

深化各领域全面改革,筑牢腐败防范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常态化、长效化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同样需要以改革为抓手,不断深化各领域全面改革。改革的关键在于加强腐败预防,破除体制性障碍,理顺体制机制,从根本上铲除腐败问题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一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健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降低权力寻租空间。二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政府职能,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推动政府从管理型向法治型、责任型、服务型转变。三是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增强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降低权力寻租的可能性。

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增强监督效能。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是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改革纪检监察体制,可以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质量和效率,为常态化、长效化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完善派驻体制改革。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修改为契机,完善垂直管理或者双重领导并以上级xx领导为主的xx、国有企业以及普通高等学校的派驻体制,解决监察权再授权问题,为监察有效覆盖提供依据。二是进一步扩大监察对象范围。尽管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但在社会组织、民营企业内部的腐败治理方面仍显不足。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应借鉴域外反腐败实践成功经验,将非国家工作人员实施的腐败行为统一纳入监察调查范畴,实现真正的监察全覆盖。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推动廉洁教育做深做实。廉洁文化建设是构建常态化、长效化防范和治理腐败体系的基础性工程。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要坚持政治导向,夯实廉洁文化建设的思想根基,强化理论武装,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关键要建立健全廉洁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包括制定廉洁文化建设的规划、计划,明确责任主体和职责分工,以及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等,确保廉洁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把廉洁要求贯穿日常教育管理监督之中,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腐败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