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牢党员教育点。一方面,整合产业资源,围绕农业五大产业,分别在xx、xx等产业特色乡镇及xx河沿线建牢蚕桑、优质稻、蜜梨、黄栀子和xx蜜桔等一批党员教育培训“绿色”基地,完善基地服务功能,定期开展产业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双带”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建牢xx战役旧址、革命烈士陵园、xx战役纪念碑、解放战争纪念碑等一批党员教育培训“红色”基地,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教育基地的配套建设和管理,使之成为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宗旨意识的重要场所。去年以来,党员“绿色”教育点举办专业培训xx期,培训农村党员xx人次,培养党员致富能手xx人,xx余名农村党员成为农业五大产业发展壮大的主力军。
二是建好党员活动点。依托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抓好行政村党员活动点建设。全县共投入资金xx余万元,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xx个,改造整修xx个,确保了全县xx个村党员活动有场所、教育有阵地。依托农村村民议事场所建设,抓好自然村党员活动点建设。去年以来,筹资xx余万元在全县xx个乡村振兴试点自然村新建改建了村民议事场所,并及时跟进了试点自然村党组织建设,完善试点村党小组会议、党员乡村振兴“十带头”等制度,把党员推选为理事会成员,实现了试点村党员活动有场所、发挥作用有载体目标,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与骨干。依托乡镇党委规范化建设,抓好机关党员活动点建设。在全县xx个乡镇(场)集中开展了党委规范化建设,推进党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积极加强机关和站所党支部阵地建设,并加强活动点配套设施建设,规范管理,拓展功能,增强党员活动的实效性。
三是建实党员作用点。深入推进党员群众经济联合体工程,促进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全县xx名党员领办共富、共进联合体xx个,引领xx万户群众融入农业五大产业致富产业链与乡村振兴,不断深化农村“三培两带”建设。深入推广“xx模式”,促进党员联合群众创业。470名农民党员联合3600多户群众在水晶玻璃加工、绣珠工艺品等手工业产业中共同创业。在xx镇名党员的带领下,该镇年加工水晶玻璃珠2亿余粒,成为全国水晶加工重点基地,农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致富。深入推行党员承诺制、党员责任区和设岗定责活动,促进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加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载体建设,把三个载体紧密结合起来,激励党员在各自岗位中、责任区域里承诺践诺,树立榜样,展示形象。全县农村共建立党员责任区xx个,对xx余名党员进行设岗定责,4700余名党员向群众作出庄严承诺xx条,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此处隐藏1041字,下载后查看---
四是建强党员创业点。紧扣“和谐创业展风采、崛起路上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围绕xx化工、食品加工、轻工纺织、机电冶金、烟花爆竹五大工业产业,依托现有的非公企业、联合体等实体经济组织,精心培育建强50个党员创业示范点,把党员的先进性转化为全民创业的推动力。利用环宇学校再就业培训基地和阳光工程培训,提升党员创业能力,提高党员创业水平。扎实开展了党员创业典型,明星评选、党员创业事迹巡回报告等活动,营造创业氛围,弘扬创业精神,点燃党员创业激情,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二、存在不足及原因分析
农村战斗堡垒建设不够科学。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工作的基础工程、细胞工程,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前提,是不断壮大我党高素质队伍的客观要求,因此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我们农村领域,大家一定要意识到发展党员工作与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是息息相关的,发展党员才可以源源不断向干部队伍充实力量。从此次村级换届指标要求来看,以后在村一级担任“两委”干部的,党员身份绝对是越来越成为必要条件,可以大胆的说,不是党员,以后基本没机会担任“两委”干部。此次村级换届,有个别村就因为长期未发展党员,导致在换届时,出现了无人可用的情况,最后只能硬着头皮,由部分原班子成员继续接任,这样老龄化严重的班子,战斗力如何,大家心知肚明;有些村有优秀人选,有心参与村务治理,但无奈未及时吸收发展为党员,只能被“拒之门外”;部分村女性党员比例偏少,导致换届时妇女干部完全没有合适人选,只能由上级党委下派才能解决妇女干部配备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很可惜,其实大家如果在早些时候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及时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提高谋划,完全可以避免。目前农村党员老龄化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潮州经济总体欠发达,一些偏远乡镇,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一方面出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的问题,另一方面留在本地的党员大都在45岁以上,党员队伍活力就不足,干事创业能力也就偏弱,就没有办法很好地发挥我们党员一个先锋作用。
产业振兴重视程度不够高。组织部作为牵头部门,在工作中强调部署多、具体推进不够,靠前指挥的力度和频度有差距,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乡镇压责任、勤督促还不够。同时,各乡镇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认识不一,有的乡镇争先意识强,工作重视到位,落实举措到位,取得较好成效。有的乡镇存在应付过关心态,工作布置了没有常态推进,任务下达了缺少有力举措,向上争取支持、向外招引项目、向下传导压力不够,激励村干部担当实干、拥抱市场、立足实际发展项目的办法不多,还存在等待观望的心理。有的单纯强调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等客观条件,对一些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没有吃透用好,在发展集体经济上缺乏直接有效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项目建设、土地保障、资金支持等方面,帮扶指导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发展措施不够多。虽然组织部分党员干部走出去学习考察,但把学到的先进地区经验做法与本县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发展需求的措施和办法不多、进度不快,全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进度较慢。大部分行政村收入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拓宽经营渠道发展的能力不足,自我营收能力较弱,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的投入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稀缺。我县大部分村没有集体资源。即便是有少数的集体林场、水面,也都在转产、承包经营的过程中被发包到户,发展集体经济面临着“从零开始”的尴尬。二是开发利用形式单一。在对集体资源利用方面,主要以长期发包集体山林、场地、水面等形式,渠道较为单一,后续发展乏力。三是扶持政策不强,现有农村政策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必要引导,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难以起到“造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