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党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我们聚焦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意义重大而深远。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背离党的性质宗旨,严重影响党的事业发展,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破坏党群干群关系,是我们必须坚决予以整治的顽瘴痼疾。借此机会,我谈几点体会,以供同志们参考。
一、深刻认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严重危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决整治“四风”,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上向善。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积弊尚未根除,在一些地方和领域仍然顽固存在,并且呈现出一些新动向、新表现,其危害不容小觑。
(一)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是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形式主义则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一些干部在工作中,不是把心思放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而是把精力耗费在追求个人政绩、应付上级检查上。比如,有的地方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打造一些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项目,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则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没有实际意义,不仅浪费了公共资源,还引起了群众的反感和不满,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几年,我市因“形象工程”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了xx万元,相关事件在网络上引发大量负面舆论,极大地影响了政府公信力。
---此处隐藏2401字,下载后查看---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政治站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从根本上整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必须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强党性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加强宗旨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今年以来,我市组织开展了多轮次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活动,累计培训干部xx人次,通过专题讲座、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形式,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教育和党性锻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监督问责。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避免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等问题的发生。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担当作为,为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干部撑腰鼓劲,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积极投身到工作中去。同时,要强化监督问责,加强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常态化的监督机制,通过明察暗访、专项检查、群众举报等多种方式,及时发现和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绝不姑息迁就。今年以来,我市纪委监委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xx起,处理xx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xx人,通过严肃问责,形成了有力震慑,有效遏制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蔓延势头。
(三)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真抓实干。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实事求是,立足本地实际,遵循客观规律,科学谋划发展,不搞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做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事业发展上,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我市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加大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科技创新等措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民生保障方面,我们持续加大投入,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同志们,整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持之以恒地抓好整治工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