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党日党课讲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国复兴的最强指南针

更新时间:2025-04 来源:网友投稿

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并非孤立的理论创新,而是基于深刻的时代背景。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可以从国情、世情和党情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一判断成为我们理解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重要国情基础。新时代,新在何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环境、条件和任务。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我国在发展起来后面临诸多复杂问题。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这些问题,包括发展与安全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问题、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之间的问题,以及国际竞争和外部压力的加剧。因此,新时代的国情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并解决这些复杂问题,这也是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重要背景。

---此处隐藏10400字,下载后查看---

这一论断源于马克思关于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的著名论断,即一个时代的最宝贵、最先进思想凝结于该时代的哲学之中。我们用此论断来阐述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表明其继承并发扬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集大成者。其中,中华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中国精神则涵盖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

如果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主要反映了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那么,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则反映了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定位。

(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在深入学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即实现了理论新飞跃。所谓理论新飞跃,本质上是理论创新。但是,这一创新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创新,而是包含着质的飞跃的理论创新。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理论成果,正是理论创新的典范。

当然,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最根本的衡量标准还是在于其强大的实践指导能力,即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正确指引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