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一、肯定成绩,坚定抓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产业作为脱贫治本之策,以产业项目建设为抓手,围绕集镇社区建设农业园区,农业主导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营主体活力增强,村集体经济稳步壮大,加工能力全面提升,品牌建设取得突破,产品营销渠道顺畅,对群众增收、整县脱贫摘帽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一是改变了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实现了向专业化生产的转变。过去农业生产主要以经验为主,把农业生产当副业,管理粗放,广种薄收,土地利用率低,主要原因之一受资金的制约。脱贫攻坚初期,我县抢占产业扶贫先机,率先推出“脱贫贷”政策,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5321”脱贫贷款,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缺资金的问题。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7702.98万元,居全市前列。脱贫攻坚后期,我们大力实施产业振兴“十百千”工程,短短两年打造各类园区105个、合作社354家。五年来,全县整合涉农资金按照不低60%的比例,投入产业发展之中。有了资金的支持,一大批产业蓬勃兴起,基地建设迅速扩张,生产道路、灌溉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品种繁育、病虫害防治技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推动了产业专业化生产,逐渐向标准化生产、现代农业过渡。

二是改变了农户分散的经营方式,实现了向产业化经营的转变。我县既是林业大县,也是农业大县,长期以来农业生产经营主要以一家一户为主,造成了经营化水平不高、产业效益低的问题。随着易地扶贫搬迁,一部分农民转移到集镇和社区,青壮年劳动力也转移到城镇,这对过去农户分散经营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结合县情实际,我们以重点农业园区、龙头企业为抓手,围绕集镇社区配套园区和发展合作社,大力倡导适度化规模经营,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全县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家庭农场45个、职业农民822人,初步实现了分工分业、一个龙头企业牵引一个主导产业的良性局面,促进了产业规模提升,推动了经营方式向市场化转变,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处隐藏4099字,下载后查看---

四、统筹兼顾,扎实做好当前各项重点工作

一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镇、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决克松劲懈怠情绪,持续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工作。要切实加强预警监测,落实“对象发现、风险预警、交办核查、动态帮扶、问题消除”闭环管理制度,有效提升监测帮扶实效。各镇要坚持常态化填报和“零报告”制度,切实提高监测时效性,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早清零。要做好受灾生活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及时帮助群众协调解决用水、用电、取暖、疫情防控等问题,确保群众温暖过冬、过年。要有序衔接乡村振兴,在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以产业振兴为重点,抓好产业就业帮扶,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二要尽快启动产业项目建设。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农民增收、环境整治、社会治理等方面工作,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要以园区所在地镇政府为主体,尽快启动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第一批涉农资金整合已安排的产业项目,3月底要全部开工。要着眼长远,认真研究制定农业园区补短板项目申报计划,做好项目策划、储备和上报,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三要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要加强村级集体经济资产管理,各镇负责,按照“村财镇管”的要求,在全面摸清各村集体资产状况的基础上,对村集体资产、村级财务进行移交,严防资产流失;县财政局、农水局做好指导。要切实防范村级集体经济财政注入资金风险,加大监管力度,优化监督方式,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常态化监督机制。尤其是投入风险高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要发挥农商行政策把关作用,防范、降低经营风险,促进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要坚持规划先行,聚焦特色优势,立足资源条件等,因村制宜,指导各村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实施。

同志们,产业发展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两个支点,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关键之一,全县上下要坚定信心,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富裕新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