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有为与市场有效的辩证统一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是现代经济学讨论的核心命题。有效市场理论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为政府则强调政府在市场失灵时的干预作用。西方经济学长期采用“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的机械二分法,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导致许多发展中国家陷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治理困境。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则呈现别样风景,保持着动态平衡。从历史角度看,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探索政府与市场的辩证关系,逐步形成了“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双重作用机制。新时代以来,我国以“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形成“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社会有序”的治理格局。这种渐进式改革路径,既避免了休克疗法的震荡,又突破了传统理论的桎梏,创造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需要把握三对辩证关系:在政府职能上,坚持补位不缺位与到位不越位的统一;在制度创新上,实现法治规范与改革突破的统一;在发展目标上,追求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的统一。政府通过制度供给维护市场秩序,市场机制则通过价格信号实现要素的高效配置;政府调控保障宏观稳定,市场竞争激发微观活力;公共政策引导社会公平,市场主体追求经济效益。中国实践正在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新的经济发展范式,这种范式既超越了新自由主义的市场神话,又区别于传统计划经济的政府万能,在动态平衡中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境界。
政府有为与市场有效的辩证统一在实践中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其一,政府的“有为”以尊重市场规律为前提。如浙江省推行的“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简政放权大幅压缩审批事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使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1个工作日。其二,市场的“有效”以政府制度保障为基础。深圳证券交易所注册制改革中,监管部门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强化退市机制,既维护了市场活力,又守住了风险底线。其三,二者的动态平衡体现时代发展要求。数字经济时代,政府通过数据要素确权、算法监管等新型治理工具,既释放了平台经济活力,又防范了资本无序扩张。
国际经验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比较分析
---此处隐藏2046字,下载后查看---
在有所为的维度,政府需要聚焦市场自身难以解决的制度性、基础性问题。“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政府要将法治建设作为有为政府的关键抓手。比如,北京市推行的“信用承诺制”改革,对守信企业实行“承诺即审批”,对失信主体实施联合惩戒,信用修复机制使更多受惩戒企业实现合规重生。这种制度创新实现了信用评价体系从定性判断转向定量分析,监管方式从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治理模式从单兵作战转向协同共治。同时,矫正市场失灵更需要政府精准发力。比如,针对创新活动的外部性问题,上海市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全链条支持体系,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创新券等政策组合,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持续提升。这些实践探索表明,政府的有为不是替代市场,而是通过制度供给补足市场短板,从而激发市场内生动能。
在有所不为的领域,政府需要恪守权力边界,防止“看得见的手”越界干预。要警惕地方政府通过控制所属企业干预市场和企业经营,形成封闭的小市场和地方保护主义。比如某地曾强制要求新能源汽车企业配套本地电池厂商,导致技术路线固化、市场效率下降;某些领域的价格管制曾造成“煤电价格倒挂”,既扭曲了市场信号,又加剧了资源错配。因此,深化“放管服”改革成为破题关键,审批权限能放尽放,监管标准统一透明,服务方式智能便捷。如此一来,不仅效率提升,更重构了政商关系——政府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市场主体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创新”。
强化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推动构建信用体系。信用体系的构建不仅是道德和制度建设的问题,也是关于“成本与收益”的经济学问题。要强化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推动建立诚信记录,从部委到地方政府,从行业到企业,从群体到个人,将信用真正渗透到市场交易环节中,加快信用制度建设,确保市场主体在交易中遵守信用承诺。同时,企业信用监管是政府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工具。要通过分类监管、联合奖惩和黑名单管理制度,构建较为完善的信用监管框架。此外,通过优化制度设计实现“守信者降成本、失信者增负担”,建立健全让守信者获得高额回报、让失信者受到严厉惩罚的奖惩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强化软约束和硬约束,加强诚信教育,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
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统筹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战略抓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实施三年来,制度性成果不断显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大幅缩减,跨区域市场监管协作机制覆盖90%以上省级行政区。具体表现为,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如国家物流枢纽网络不断降低社会物流成本;规则标准的“软衔接”,如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统一技术标准;机制保障的“深融合”,如粤港澳大湾区建立数据跨境流通“白名单”制度。同时,数字技术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注入新动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可以破除信息孤岛,智能算法有利于提升监管精准度,平台经济拓展市场辐射半径。实践中,需警惕数据垄断带来的新型市场分割,这要求政府加快完善数据确权、交易、安全等基础制度的建设。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其理论渊源和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实践和发展创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进一步优化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以信用制度作为经济活动的通行证,通过法治建设为市场运行提供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