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刻认识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这是坚持党对经济工作全面领导的关键举措。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其发展方向直接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通过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机制,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能够确保企业重大决策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更需要通过党建强化国有企业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使企业成为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先锋力量。
(二)这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与坚持党的领导有机统一。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发挥,能够有效防范西方公司治理模式的弊端。通过健全三重一大决策机制,规范党委前置研究讨论程序,既能保证企业经营自主权,又能防范重大决策风险。实践证明,党建质量高的国有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动能。
(三)这是破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难题的重要法宝。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深层次变革中,党组织发挥着思想引领和矛盾化解的关键作用。通过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能够凝聚改革共识、突破利益藩篱。特别是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党建信息化建设不仅提升了工作效能,更培育了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企业文化,为传统国企转型升级提供了软实力支撑。
---此处隐藏1769字,下载后查看---
(四)监督体系不够完善。尽管中央三令五申要求两个责任落实,但仍有一些企业未实现纪委书记专职化,监督力量分散在多个部门难以形成合力。党建责任制考核存在重痕轻效倾向,超八成基层党支部存在记录补签现象,制度执行流于形式。廉洁风险防控未能深度嵌入业务流程,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等关键领域防控措施针对性不足,存在制度空转风险。数字化监督手段应用滞后,难以对权力运行实现全过程动态监控。
三、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筑牢国企发展根基。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必须始终把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要构建三位一体政治建设体系:一是强化理论武装体系,建立第一议题学习机制2.0版,创新中心组领学+支部跟学+党员践学三级联动模式,开发理论+业务融合课程体系,每年开展不少于12次专题政治轮训。二是完善政治监督体系,制定《政治监督正负面清单》,建立月检查、季评估、年考核监督机制,重点监督国之大者落实情况,2025年前实现政治监督数字化平台全覆盖。三是优化组织生活体系,推行5+X标准化组织生活模式(5项规定动作+X项创新动作),开发智慧党建组织生活管理系统,建立民主生活会整改三单制(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成效清单)。要通过政治建设铸魂工程,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国企转化为规划图施工图实景图,2025年实现党建与经营KPI双向挂钩考核全覆盖。
(二)以党建统领构建现代企业治理新格局。新时代国企党建要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统领的质变提升。重点构建四维融合机制:在治理结构维度,开展党建入章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2.0版,2025年前实现党委前置研究事项清单全级次标准化。在责任体系维度,建立三责联动机制(党委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推行党建责任三色预警管理(红黄蓝预警),每季度开展党建与经营双述职。在运营机制维度,打造党建+融合平台,重点培育党建+科技创新党建+绿色转型等示范项目,建立揭榜挂帅机制。在数字赋能维度,开发党建统领数字驾驶舱,实现重大决策线上把关、组织生活线上督导、党员作用线上考评三大功能。要通过构建决策-执行-监督全链条党建统领体系,确保党组织在战略决策、选人用人、重大风险防范等关键环节发挥决定性作用。
(三)以基层提质激活国有企业细胞工程。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国企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实施五大强基工程:一是组织力提升工程,开展五星支部创建活动(政治引领星、推动发展星、改革创新星、凝聚群众星、堡垒作用星),2025年实现三星级以上支部占比超80%。二是头雁培育工程,建立党支部书记双强标准(政治素质强、专业能力强),实施青马工程培养计划,每年组织书记擂台赛和党务技能大比武。三是党员先锋工程,推行三亮三比机制(亮身份比作风、亮承诺比业绩、亮成果比贡献),设立党员创新工作室和责任区。四是阵地升级工程,建设六有标准党员活动室(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党建阵地。五是品牌创建工程,开展一企一品一支部一特色创建活动,培育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创新案例。通过实施细胞活力计划,确保每个支部都成为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每名党员都成为改革发展的先锋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