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开局破题,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根本问题,以徙木立信之举实现时代风气之变,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作风保障。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精神学习教育。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有助于推动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推动新征程上党的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历史逻辑: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都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
“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原因有很多条,其中重要一条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我们党作为秉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就展现出其他政党和政治团体不曾有过的形象和作风。党的一大通过党的第一个纲领,强调“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党的二大进一步指出,“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此后,从中央苏区时期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央机关领导“每天节约二两米,使前方红军吃饱饭”、干部“自带干粮去办公”,到党的七大上概括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里,全党作风建设标准很高、措施很严、考验也很实。毛泽东同志强调:“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风气,延安作风。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1940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后到重庆和延安参观访问。一面是奢侈腐败、贪污舞弊、吃酒盛行、花天酒地;一面是人人平等、相亲相爱、工作勤奋、风化诚朴。“延安作风”与“西安作风”形成鲜明对比,陈嘉庚对中国的发展得出结论:“国民党蒋政府必败,延安GCD必胜”。
“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难就难在取得全国政权后,面临着更多的诱惑和考验,脱离群众乃至腐化变质的危险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已七十多年,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党内作风上发生的种种问题,实际上都同党的地位变化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同志多次告诫全党,要警惕党的地位变化给党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执政地位和执政环境的变化,使部分党员、干部革命意志衰退,滋长了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1950年2月,毛泽东同志会见地方负责人时说,要努力贯彻执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并题词“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1950年5月起,我们党及时开展整风整党和“三反”“五反”运动,有效遏制党内存在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以及贪污腐败、违法乱纪问题,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党的八大围绕执政党的建设问题,突出地提出反对党内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批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思想作风,强调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
“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的意义”。“在目前的历史转变时期,问题堆积成山,工作百端待举,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的意义。”这是邓小平同志1979年3月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的重要论断,阐明了党风问题对于加强党的领导、解决党所面临的困难、开创工作新局面、推动历史转变的重要作用,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于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理解。改革开放初期,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一度出现纪律废弛,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思想泛滥的现象。在改革涉及面很广的情况下,如果不坚决搞好党风,进一步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就可能出现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大大小小的乱子,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在刚刚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就遇到严重障碍。可以说,端正党风,成为我们党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的重要突破口。
---此处隐藏6345字,下载后查看---
坚持钉钉子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四风”问题积习甚深,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一种长期存在的复杂历史现象,有深刻的思想和利益根源,也有现实的主客观因素。总书记深刻指出:“在改进作风问题上,我们不能退,也退不得,必须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要紧盯“四风”新形式新动向,严肃查处,寸步不让,既着力针对面上“四风”问题的各种表现,该纠正的纠正,该禁止的禁止,也查找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从理想信念、工作程序、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抑制不正之风。
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不正之风与腐败问题同根同源、互为表里。总书记深刻指出“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相互交织,是现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明确要求“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这既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经验的凝练总结,也为当前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科学指导。要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既“由风查腐”循线深挖,严查违规吃喝背后的官商勾结、利益输送问题,监管缺失背后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问题;又“由腐纠风”双向突破,严查与腐败相伴而生的违反中央****精神问题,推动风腐同查同治相互促进。
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整体战,要坚决避免陷入“抓一抓就好一些、放一放就松下来”的怪圈。锅内扬汤不如釜底抽薪。总书记指出:“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关键要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法规制度。没有制度保证,改进作风的成果最后也保不住。”许多问题,看起来是风气问题,往深处剖析又往往是体制机制问题。要深化改革、转变职能,聚焦作决策、定政策、审批监管等行使权力的关键环节,从体制机制上堵塞滋生不正之风的漏洞,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让作风建设的规定“硬起来”,切实防止“四风”问题反弹。
坚持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中央****不仅荡涤了看得见的歪风,也在深刻纠正着社会上不良的公私观、是非观、义利观,推动了一场关于价值观的深层重塑,推动改变政治生态、文化土壤和社会面貌。总书记强调,要从解决“四风”问题延伸开去,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努力改进学风、文风、会风。今年,“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正在谋划。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决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精神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
概而言之,当今中国最大的实践就是在中国GCD的全面领导下,以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党只有“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才能担此重任。毫无疑问,作风建设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因为,“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由此观之,作风建设事关“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因而,作风建设必须“永远在路上”。这就是作风建设最大的实践逻辑。就自身而言,作风建设要“永远在路上”,就必须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就必须将党中央关于作风建设的要求付诸实践。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的鲜明实践品格,“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这就是党的作风建设实践逻辑的又一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