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是以回归田野、体验乡村为主导,集乡村休闲旅游、农业旅游、森林旅游和民俗旅游等于一体的旅游产业新领域。近年来,X县以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牵引,积极探索推进乡村旅游建设的有效途径,成功创建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建成了亲子乐园、美地花田、避暑庄园等体验游乐型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旅游在X蓬勃兴起,同时也暴露出整体性不强、市场竞争力较弱、县域特色不明显等短板。为此,X县委D校成立课题组,着眼X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堵点痛点,深入全县文旅主管部门、有关乡镇和旅游景点,通过专题座谈、现场走访、查阅资料及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调研,形成本报告。
一、X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一是县域旅游的整体基础比较扎实。X的旅游产业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正式实施,于2000年起步。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努力,叫响了“X”的旅游品牌,形成了以“农家乐”为代表的旅游业特色,建成了X国家地质公园等知名景点,完善了星级宾馆等旅游接待设施,旅游产业发展一度走在了全省前列。
二是乡村旅游建设多点发力、扎实推进。建成高原美丽乡村89个,X、X、X等村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2个村建成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X乡、X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X镇团结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成为持续推进全县乡村旅游的有效载体。
三是乡村旅游业态有创新。结合乡村旅游的特点,积极推进旅游住宿业新业态,建成特色民宿7家,露营地12处,初步形成了以特色民宿、露营基地为支撑的乡村旅游住宿接待体系。
与此同时,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旅游产业自身的发展,X乡村旅游遇到了发展模式和业态创新滞后于周边县区、“全域旅游”概念未能完整有效落地落实、乡村旅游的“富民”效应和带动能力未能充分释放等困难和问题。
---此处隐藏2658字,下载后查看---
日常运营由股份公司全权负责。公司收入主要依靠停车费、自行车租赁费和服务区商业特许经营费等,承担景区及沿线卫生清扫,正常秩序维护等职责。各点位工作人员,优先聘用本村社群众,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服务区商业摊位实行特许经营,特许经营权以商品价格不超出X集镇、免费提供开水为门槛,优先向本村群众拍卖;服务区功能以租赁和回收自行车、出售乡村旅游纪念品和煮玉米、烤土豆等乡土食品、向游客提供免费的休息场所为主。
公司还要承担向县内其他景点引流的职责,如向骑行一定里程的游客赠送景点门票,向骑行到终点的游客赠送酒店优惠券或特色餐饮店优惠券等,延长游客在X的游览时间,提高盈利能力。
把握旅游纪念品必须体现地方特色、体积小、重量轻且价格适中等特点,帮助指导农牧民开发制作牦牛角梳子等产品,培养手工艺人群体,立足实际发展手工业,延伸和做实绿色有机农产品的产业链条。
同时,与X省登山协会等专业组织合作,在X的X、X片区,X—X林场片区开发一至两日行程的徒步路线,参照上述模式建设服务设施,发展乡村徒步游、高原山林探险游,进一步加强全县乡村旅游的整体吸引力。
五是宣传推介模式创新。总结“X”爆红出圈的有益经验,在继续做好线下推介工作的同时,花大力气抓好线上宣传。利用小红书、微博、抖音等平台,有计划地组织网络名人以及相关的网络公司,共同发掘文化内涵,共同草拟宣传文案,共同制定宣传方案,把握宣传节奏,保持网络热度,持续为X乡村旅游引流、鼓劲,真正把乡村旅游建成强村、富民的绿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