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的经验汇报发言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总书记着重指出,要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这一重要指示精神的引领下,近年来,我们XX市坚定不移地将优化营商环境视作“生命线工程”,全力擦亮“XX到”服务品牌。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7家企业荣登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67项产品产量或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或全国首位。在此,我很荣幸能与大家分享我们的经验做法。

一、强化政务服务便捷化,助力企业省心办事

优化营商环境,政务服务便捷化至关重要。我们全力推进政务服务改革,从简政便民、制度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着手,让企业办事更省心,为市场主体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简政便民,落实务实办事举措。一是构建广泛的政务服务社会合作网络,已建成146家示范网点,精心打造“1xx”政务服务圈,确保主城区群众15分钟内、基层群众30分钟内能够抵达办事网点,极大缩短了群众办事的时空距离。二是大力推进“无证明大厅”建设,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积极作为,实现500项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材料电子证照“免提交”,减少企业和群众办事的繁琐材料准备,提高办事效率。三是不断优化办事流程,简化不必要的审批环节,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实现更多事项“一站式”办理,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

(二)制度创新,实现高效办事目标。一是出台租赁土地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实施办法,打破传统工程审批手续“谁的地办给谁”的限制,累计盘活低效用地3413亩,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企业项目落地开辟新路径。二是创新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十证联发”,以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作为使用土地的证明文件,企业可提出并联审查申请,每个项目平均节省100余天的手续办理时间,大幅缩短项目建设周期,让企业能够更快投入生产运营。三是建立高效的审批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实现信息共享,避免企业在不同部门之间来回奔波,提高审批服务的协同性和整体性。

---此处隐藏3103字,下载后查看---

法治是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我们通过增强法治公信度、透明度和舒适度,为企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让企业能够安心经营,专注发展。

(一)增强法治公信度。一是发布实施《XX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立法形式保障营商环境建设,全力破除营商环境制度障碍,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二是建立监督贯通协调机制,构建“纪检监察机关+政府营商监督+涉企职能单位”密切协作配合的监督体系,加强对营商环境相关政策执行和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严查快处损害营商环境行为,深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三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法治意识,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二)增强法治透明度。一是成立市、县两级法智护航中心,线上建立“法智护航全息智控系统”,线下建立“法智聚集服务区”,引进律所、商事调解机构入驻,为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优质的“法智”资源服务,已调解涉企纠纷3100余件,“营商环境法院”审理案件标的额15亿余元,有效化解企业纠纷。二是建立困境企业诉前挽救“分诊室”,成立破产项目“凤栖梧”投资人库,以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合力处置困境企业债务重组,帮助困境企业走出困境。三是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及时发布涉企政策法规、办事流程、审批结果等信息,让企业办事有章可循,增强市场主体对法治环境的信心。

(三)增强法治舒适度。一是建立企业“宁静日”“宁静期”制度,将每周星期一定为“宁静日”,每月最后10天定为“宁静期”,原则上不到企业开展调研、执法等活动,做到“无事不扰、有需必应”,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二是推行全过程、全周期、全链条企业合规建设法治服务,探索开展企业事前法治体检、事中行政执法合规指导和事后司法监督保护,将法治保障贯穿企业发展全过程。三是建立企业投诉举报机制,畅通企业维权渠道,及时受理和处理企业的投诉举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各位领导、同仁们,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我们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持续深化改革,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