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是我们主动作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举措。总书记一贯倡导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总书记经济文选》第一卷中的多篇著作都对此作出深刻论述。比如,《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指出:“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指出,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等等。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3月,总书记主席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再次强调,“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彰显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受冲击。但世界绝不会退回到相互封闭、彼此分割的状态,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既是顺应开放发展历史大势的必然选择,也是弘扬和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必然要求。通过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世界经济活力充分迸发出来。通过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有利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是实现全球经济持续繁荣稳定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支撑

总书记在《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中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国际贸易和投资等经贸往来,植根于各国优势互补、互通有无的需要”;在《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指出:“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贸易安排一直是驱动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的两个轮子。”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是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基础,以深化国际经济贸易合作为动力,以基于规则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为保障,构建开放融通、合作共赢、普惠包容、安全稳定的全球经济体系。开放型世界经济是实现全球经济持续繁荣稳定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支撑。

从理论逻辑看,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国际分工、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论证了自由贸易有利于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促进各国发挥优势,实现互利共赢。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指出,世界市场是价值规律和生产力全球扩展的必然结果,国际分工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论证了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必然性。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分析了社会主义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必要性。新时代以来,总书记指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并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出发,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强调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植根于各国优势互补、互通有无的需要,是分工深化、效率提升的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依赖于开放融通、互利合作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从历史逻辑看,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是共同发展的内在需要。工业革命以来,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世界经济体系逐渐形成,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并经历了不同阶段。回顾这一历程可以发现,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的时期,往往是世界经济繁荣的时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时期,则伴随着经济衰退甚至萧条。例如,2008年以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贸易低迷,全球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世界大部分国家都不同程度受益。发展中国家虽然处于国际竞争劣势,但也通过引进外资、扩大出口,促进了工业化,释放了发展潜力,整体上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上升。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也有力促进了改革。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有利于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此处隐藏3971字,下载后查看---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总书记在《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指出:“中国人民将继续扩大开放、加强合作,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中指出:“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已经成长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经贸大国。百年前,美国为应对大萧条大幅提高关税,严重冲击全球贸易与和平发展,教训深刻、殷鉴不远。当前,美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凌主义行径,严重破坏全球经贸秩序。在新的历史紧要关头,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团结世界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维护和促进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国际经济新秩序。这不仅符合世界各国的整体利益,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因此,以中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必将引领未来全球经贸秩序的走向,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稳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形成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先行先试作用,主动开展压力测试。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一视同仁地支持内外资企业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政府采购等,进一步完善外资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认真解决合理诉求,加强外资企业权益保护和服务保障力度,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打造贸易强国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持体系。当前,要尽快完善机制,对受到外部冲击的外贸企业进行援助,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同时,要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打造贸易强国。一是对外投资与贸易发展相互促进。完善对外投资管理体制,加强与改善对企业海外投资的引导、管理和服务,支持企业更好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大力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开拓新兴市场,发展中间品贸易。二是创新发展数字贸易,完善数据跨境流动法规,创新监管模式,提高监管能力,增强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绿色贸易,完善基础制度,提高碳足迹统计与管理能力,积极应对碳相关贸易、投资新规,充分发挥我国绿色产业优势,推动绿色贸易健康发展。四是着力发展服务贸易。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牵引,大力推动服务业投资与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加快引进专业服务,推动我国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提升。

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必须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内外联动效应。构建新发展格局既不能关起门来封闭运行,在对外开放上大幅度收缩,也不能不顾国际格局和形势变化,固守“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旧思路,而是要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二是增强对关键环节的掌控力,确保内外循环畅通无阻。要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增强我国出口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影响力。提高战略资源的掌控力,确保跨境物流体系的安全性,提高物流体系效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破解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无阻,确保极端情况下国民经济正常运行。三是提高风险防范与处置能力,着力维护重点领域安全。综合施策,确保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金融安全、数据安全等。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一是坚决反对美方贸易保护主义行径,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大局。美方贸易保护主义行径,严重冲击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稳定运行,动摇全球经贸秩序根基,是开历史倒车的行为。我国要坚决反对美方保护主义行径,做好对美经贸斗争工作,维护正当利益。同时要团结国际上一切积极力量,共同反对美方贸易保护主义。二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继续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让世界各国更好分享中国发展新机遇。三是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坚定维护以规则为基础、透明、非歧视、开放、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支持并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增强其有效性和权威性,促进自由贸易,维护公平竞争,保障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益和空间。研究并提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新思路新倡议。推动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兴领域制定国际规则。四是加快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区网络。求同存异,与更多经贸伙伴商签更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协定,推动市场双向开放,促进贸易投资合作。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五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贸易与投资相互促进,“硬联通”与“软联通”相辅相成,大项目与“小而美”项目齐头并进,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