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思想发展的长河中,方法论的革新往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坚持“两个结合”方法论,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内在逻辑,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两个结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理论武器与实践指南。从历史维度看,“两个结合”贯穿了中国GCD百年奋斗历程;从现实意义来讲,它为解决当下复杂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科学指引;从未来展望出发,其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使命。
一、“两个结合”方法论的理论内涵与历史演进
(一)“两个结合”的理论溯源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欧洲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其基本原理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无产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然而,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恩格斯曾明确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一论断为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到“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包容理念;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革新精神,到“天下大同”的理想追求,这些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深厚文化土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存在内在契合,为“两个结合”提供了理论可能。
(二)“两个结合”的历史发展脉络
---此处隐藏3195字,下载后查看---
(三)加强理论学习与宣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两个结合”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
同时,要加强“两个结合”方法论的宣传教育,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其重要意义和价值。通过学校教育、社区宣传、媒体传播等多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将“两个结合”的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设等各个领域,引导人民群众自觉运用这一方法论指导实践,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良好氛围。
(四)推动国际交流与文明互鉴
坚持“两个结合”,不仅要立足中国,还要面向世界。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国际交流与文明互鉴,有助于更好地发展和完善“两个结合”方法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和人类解放的理论,又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下大同”的价值追求。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平台,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在交流中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就和文化魅力,同时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发展“两个结合”的实践内涵。四、结语
坚持“两个结合”方法论,是中国GCD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总结,也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从理论创新到实践探索,“两个结合”贯穿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两个结合”,立足中国实际,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未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两个结合”方法论必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丰富和发展,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