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召开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工作推进会,这既是一次总结经验、交流做法的分享会,更是一次凝聚共识、提振精神的动员会。基层党建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乡村振兴是基层党建的“试金石”和“主战场”,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近年来,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融合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部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党建与产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人才支撑作用发挥不充分等。因此,我们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更严的作风,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下面,我讲六个方面的意见。
一、以思想“灯塔”照亮融合发展航向,凝聚协同奋进“一条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达成高度统一,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照亮前行道路的“灯塔”,凝聚起全县上下协同奋进的强大合力。
(一)筑牢理论武装“压舱石”,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此处隐藏8258字,下载后查看---
(一)聚焦民生实事“解民忧”,让服务更有温度“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们要始终以群众需求为标尺,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聚焦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领域,建立动态更新的民生实事清单,明确责任主体与完成时限,实行“挂号销号”闭环管理,确保每一项承诺都落地有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统筹推进农村道路提档升级、智慧水利系统建设、电网改造和5G网络全覆盖工程,构建现代化农村生产生活基础网络。公共服务提质行动中,通过城乡教育集团化办学、医共体结对帮扶、养老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等举措,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同步完善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户户走到”大走访,建立“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机制,将群众诉求转化为具体项目,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切实筑牢党群连心桥。
(二)创新服务机制“提效能”,让办事更加便捷
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契机,系统性推进基层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通过建立健全一站式服务大厅、村级代办服务点等机制,科学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审批服务事项,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向基层下沉,真正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着力打造智慧党建、智慧乡村服务平台,深度整合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电商服务等功能模块,构建“线上申请、线下办理,线上预约、线下取件”的线上线下融合服务体系,切实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此外,还要建立常态化业务培训机制,通过专题讲座、实操演练、案例教学等多元化培训方式,加强对基层干部的业务培训,持续提升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让基层干部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服务员”。
(三)凝聚各方力量“聚合力”,让发展更有动力
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通过搭建社会组织对接平台、制定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激励政策等方式,引导公益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鼓励企业投资特色农业项目、吸引志愿者团队助力教育帮扶,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格局。另一方面,要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加强与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的深度协作,定期召开联席会梳理资源清单,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精准下沉,将帮扶单位的政策优势、驻村工作队的一线实践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动能。同时,通过开设“村民议事堂”、推行积分制管理等创新举措,激发群众的主体意识,引导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建设者”,在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中建言献策、投工投劳,最终汇聚成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同志们,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这一使命无上光荣,责任更是重于泰山。当下,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我们要以更为坚定的信心,勇克艰难险阻;以更加昂扬的斗志,积极迎接挑战;以更为务实的作风,切实付诸行动。真抓实干,不务虚功,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从产业发展到人才培养,从文化建设到生态保护,从组织强化到服务提升,全面统筹推进。不断开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全新局面,向着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伟大目标奋力前行,为乡村的繁荣昌盛奉献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