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织密责任链条,拧紧责任落实“压力阀”。把D建责任落实作为“牛鼻子”工程,通过“明责、履责、督责、考责”全面发力,锻造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一是清单化明责定责。落实机关D建“三级十岗”责任体系,细化D组主体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D建常规任务、常见问题“四张清单”,明晰D组统筹、机关D委专管、机关纪委监督、支部落实的层级责任边界,将D建目标细化分解到岗到人。二是制度化履责尽责。局D组每半年至少专题研究机关D建工作1次,D组成员全部兼任基层D组织书记,对分管领域D建工作全面负责,通过“双抓好”“双指导”“双听取”,推动D建与业务同谋划、同推进。机关D委靠前调度,机关纪委专职监督,基层D支部对照D建责任清单狠抓执行,确保责任层层传导、一贯到底。三是常态化督责考责。实行“日常督查+季度评价+年度述职”督责考责机制,制定《D支部星级管理评价标准》,将D务督查与星级支部评定相结合,通过常态化交叉检查、现场问诊等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D建责任落实中的薄弱环节。将机关D建工作纳入平时考核和绩效管理体系,科学设置考核指标,每季度一评价,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切实发挥“指挥棒”作用,倒逼责任落地生根。每年度开展基层D组织书记述职评议、组织生活全覆盖巡听,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D组织和D员干部及时约谈提醒、督促整改,推动D建工作责任进一步落实落细。
(二)聚焦强基固本,打出D建提质“组合拳”。聚焦关键领域和重点任务,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全面提升机关D建工作水平。一是强化理论武装“铸忠诚”。构建“中心组领学、支部研学、青年联学”三级学习体系,制定年度理论学习计划,聚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专题研讨,推动理论学习与交通业务深度结合。打造“交通先锋·笃行致远”青年理论学习品牌,实施“铸魂、提能、正风、笃行”四项行动,引导青年交通干部增强信仰、淬炼能力、磨砺作风。二是筑牢组织堡垒“强根基”。发挥18个五星级D支部、3个D建示范点示范引领作用,推进D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对道路运输、工程建设等领域D组织的分类指导,市县两级全部建立道路运输行业D委,优化“市县乡企”四级行业D建网络,在津潍高铁等6个重大交通项目中成立联合行动D支部,把基层D组织建成引领交通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选优配强130名专兼职D务干部,打造“交通先锋”主品牌及“红色引擎·逐梦远行”等子品牌,形成“1+N”D建品牌矩阵,持续提升组织力凝聚力。三是深化正风肃纪“优生态”。深化思想润廉、监督固廉、警示促廉、实干倡廉“四廉共建”工作法,高标准打造廉洁文化阵地,擦亮“清廉交通”廉洁文化品牌。修订完善《局D组“三重一大”事项议事决策规则》等制度,成立内审和采购工作办公室,扎紧制度笼子。聚焦基建工程、运输服务、行政执法等交通重点领域,开展警示教育与廉政风险排查,抓实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健全干部廉洁档案,做实分层分类廉政谈话,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态。
---此处隐藏1120字,下载后查看---
(三)深化融合赋能,奏响D建业务“共鸣曲”。坚持“围绕发展抓D建、抓好D建促发展”,着力推动“红色动能”转化为“发展效能”,在服务大局中检验主体责任落实成效。一是“D建+项目攻坚”,跑出建设“加速度”。依托行动D支部,创新“建设单位+指挥部+施工单位+地方政府+项目警长”协同机制,开展“D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岗位建功、D员承诺践诺等活动,持续引导D员在项目一线比担当、比攻坚、比作为,有效破解项目推进难题,助推重点交通工程攻坚提速、创优争先。二是“D建+行业治理”,提升监管“精准度”。将D建融入行业管理全过程,谋划推动书记抓基层D建突破项目和“共办一件事”项目,以“1234”行业D建工作法为引领,着力解决全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行业治理部门力量分散、管理断点的问题,探索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智慧协同监管新路径。成立市道路运输协会功能型D组织,把牢行业发展方向,有效提升行业治理精细化、规范化水平。三是“D建+民生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深化“四下基层”“双报到”工作机制,组织D员干部下沉基层一线,开展“进企业、送政策、解难题”“四季暖途·司机群体关心关爱行动”等活动,立足交通职能,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免费公交等惠民工程,协调解决农村路口信号灯安装、社区停车位划线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升交通服务温度与群众满意度,以实际成效彰显D建价值。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思想建设。紧扣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线,以“车轮上的D课”为载体打造移动学习阵地,在长途客运班线、公交车辆配置D建音频专栏,每月开展书记接待日收集从业人员思想动态。结合行业特点创新四个一学习机制:每日班前10分钟微D课、每周安全例会警示片观摩、每月红色方向盘主题研讨、每季度交通大讲堂专家授课,重点强化关于交通运输重要论述的学用转化,年内计划培养20名辅导员下沉工程一线。
(二)夯实组织建设。着力构建纵横联动体系,纵向建立局D委-企业D支部-项目D小组三级责任链,横向在网约车平台、物流园区组建功能型D组织。推行D员三亮三比机制(亮身份比作风、亮承诺比担当、亮业绩比贡献),开发智慧D建平台实现组织生活线上留痕、积分自动统计。针对执法大队、工程指挥部等特殊岗位,实施双培养工程(把骨干培养成D员、把D员培养成骨干),全年计划发展35岁以下技术骨干入D不少于15名,建成10个五星级示范D支部。
(三)深化D业融合。聚焦项目建设与民生服务双推进,在重大交通工程设立D员责任区,推行支部建在工地上模式,开展百日攻坚劳动竞赛。深化D建+出行服务品牌,在客运枢纽建设8个民心服务站,组建D员护学岗保障校车安全,开通红色专线服务乡村振兴示范点。建立融合发展评价体系,将D建工作20%考核权重与旅客满意度、项目竣工率等业务指标直接挂钩,每季度发布红黄蓝三色预警督办清单,确保D建成果转化为行业发展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