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亦是推动党政机关作风转变、提升治理效能的内在要求。本次理论中心组研讨,旨在通过对《条例》的系统学习与深刻领悟,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确保各项规定落地生根、见到实效,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一、深化理论认识,明晰《条例》制定的深远考量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国GCD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更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条例》的制定与实施,是党中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部署,其背后蕴含着深邃的历史逻辑、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坚定的执政自觉。
(一)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勤俭建国的历史伟力
勤俭节约,是中国GCD带领人民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从延安窑洞里的“为人民服务”精神,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号召,再到改革开放时期“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强调,节约理念始终贯穿于党的奋斗历程之中。毛泽东同志强调,要“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都养成廉洁奉公、不谋私利、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把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建立在勤俭节约的基础上”。正是这种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坚守,使得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能凝聚起磅礴伟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条例》的颁布实施,正是对这一红色基因的赓续与弘扬,旨在从制度层面固化党的优良传统,确保勤俭节约的政治本色代代相传、永不变质。
---此处隐藏8298字,下载后查看---
(二)优化资源配置,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
通过厉行节约,将有限的财政资金和宝贵的公共资源从不必要的开支中解脱出来,更多地投入到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民生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等关键领域,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这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三)树立良好形象,增强国家治理公信力
党政机关带头厉行节约,以实际行动向全社会传递勤俭节约的价值导向,将有效引导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这将极大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增强人民群众对国家治理的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更加广泛而磅礴的社会力量。
本次理论中心组对《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深入研讨,不仅是一次理论学习的深化,更是一次思想认识的再提高和实践行动的再部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工作举措,坚定不移地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进行到底,使勤俭节约成为党政机关的鲜明标志,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汇聚起生生不息的强大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