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代表*镇站在这里,围绕养老服务工作作经验交流。养老服务不仅是重大民生工程,更是托起万千家庭“幸福夕阳红”的关键所在,直接关系到百姓生活质量、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镇始终牢记“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使命,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决策部署,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在政策落地、资源整合、模式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通过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优化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培育专业化服务队伍等举措,持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向大家系统汇报我镇在养老服务工作中的具体做法、实践成效与思考感悟。
一、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初心,筑牢养老服务思想根基
(一)站位全局,凝聚“养老是民生大事”的共识
养老问题不仅是家庭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民生问题。随着我镇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突破23%,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养老服务已成为刻不容缓的民生课题。我镇深刻认识到,做好养老服务工作,既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更是筑牢社会和谐稳定基石的关键举措。为此,镇党委、政府将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进。建立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已召开5次专题会议,围绕智慧养老平台建设、养老机构适老化改造等12项重点任务进行研究部署,协调解决资金短缺、场地规划等难点问题23件。同时,成立由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民政、财政、卫健等8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部门职责清单》,明确民政部门统筹协调、卫健部门医疗保障、财政部门资金保障等具体分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协同推进格局。
---此处隐藏11574字,下载后查看---
(三)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发展活力
进一步深化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改革,需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系统性破除制约行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动态完善服务目录和标准化体系,将助餐助浴、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多元化服务纳入采购范围,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全面提升服务效能与品质。在引入社会资本方面,重点推行公建民营、民建公助、PPP等合作模式,简化审批流程,降低准入门槛,从土地供给、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维度给予政策倾斜,构建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同时,构建科学的养老服务评价体系,运用第三方评估与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服务质量进行量化考核;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在养老服务模式创新、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良性发展格局,全面激发养老服务领域的内生动力。
(四)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工作实效
加强对养老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通过制定《养老服务工作责任清单》,明确民政、卫健、财政等12个部门在设施建设、医疗保障、资金保障等领域的具体职责,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推进机制,确保责任到岗到人。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养老服务专题协调会,围绕智慧养老平台建设、医养结合政策落地等难点问题开展会商,推动形成政策衔接、资源共享、服务协同的工作合力。同时,组建由纪委监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专项督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常态化督查,建立问题台账并实行销号管理。创新构建养老服务“红黑榜”考核评价体系,将服务覆盖率、群众满意度等18项指标纳入镇政府年度考核,对连续两次排名末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落实不力的单位扣减年度绩效,切实以刚性考核倒逼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养老服务工作是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事业,承载着千家万户的期盼,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当下,每一位老人的晚年幸福都牵动着社会的神经,我们深感肩头的担子沉甸甸的。此次经验交流会搭建了宝贵的学习平台,兄弟乡镇在智慧养老、医养结合、社区互助等方面的创新实践,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主动对标先进,认真学习借鉴兄弟乡镇的成功经验与有效做法,深入剖析自身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数字化赋能养老服务,以精细化提升服务品质,以人性化创新工作思路。我们坚信,通过持续努力,定能推动养老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县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