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是观察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百余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自身作风建设,在不同历史阶段培育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并以此激励无数党员为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就是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培育优良传统作风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优良作风是其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在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党就把作风建设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形成了很多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1921年至1935年,党内先后出现了三次“左”倾错误,其根源就在于脱离中国实际,一味盲从苏联经验。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其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主观主义对分析形势和指导工作有着极大的危害性,其必然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毛泽东还强调,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要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策略和工作方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GCD人对党内出现的教条主义进行批判,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正确主张,生动诠释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大革命失败后,党要在白色恐怖下扎根农村、恢复和发展党组织、扩大红军,都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毛泽东等GCD人汲取以往不重视做群众工作的教训,批评单纯军事观点。秋收起义之后,毛泽东率领红军在辗转江西途中提炼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即“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拉近了群众与红军和党的关系。进入中央苏区后,在毛泽东等领导人的大力倡导下,密切联系群众及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作风在根据地盛行起来。“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这首传唱一时的歌曲,表达了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红色政权之所以能在险恶环境下存在和发展,根本原因就在于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党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开辟广阔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艰苦卓绝的抗战培育了艰苦奋斗的作风。自1941年起,由于日军野蛮反扑,加上有些地方发生严重灾荒,各敌后根据地面临空前的经济和财政困难。陕甘宁边区率先响应党中央号召行动起来,军队、党政机关、学校按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要求,组成一支数万人的劳动大军,掀起大生产运动。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毛泽东在杨家岭附近的山沟开垦了一块菜地,周恩来、任弼时在中央直属机关纺线比赛中被评为“纺线能手”。王震率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三五九旅进驻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开挖窑洞作为营房,自制工具开荒种地。短短几年,南泥湾变为“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经过根据地军民的共同努力,边区的物质生活明显得到改善。
---此处隐藏9236字,下载后查看---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清晰的制度导向,把亲和清、勤和廉统一起来,把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桎梏、“套路”中解脱出来,形成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2017年10月27日,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实施细则着重对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新闻报道、厉行勤俭节约等方面内容作了进一步规范、细化和完善。2022年10月25日,总书记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强调必须始终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推动全党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细则的出台,传递出党中央用制度管党治党的强大决心。
与此同时,党中央把抓作风从严的要求落实到纪律处分条例、党内监督条例等法规制度中,为作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推动以制度管作风成为全党的思想共识;修订《中国GCD巡视工作条例》,出台《关于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等,对日常工作中的具体事项进行制度性规范。各地各部门狠抓建章立制,细化配套制度规定,以作风建设制度化来促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相关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新时代作风建设的成效经验,及时把纠治“四风”的实践成果转化为制度规范;健全风腐同查同治工作机制,既“由风查腐”,防止“以风盖腐”,深挖不正之风背后的请托办事、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又“由腐纠风”,细查腐败背后的享乐奢靡等作风问题。建立完善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为党的作风建设标本兼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进入新时代以来,总书记和党中央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坚持不懈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以钉钉子精神坚决纠正“四风”,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推动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大振。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巩固拓展学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经党中央同意,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于2025年全国两会后启动、7月底前基本结束。此次学习教育坚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组织全党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取得的显著成效,集中整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突出问题,运用由风及腐案例加强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历史昭示后人,正是因为具有独特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我们党才能穿越百年风风雨雨,多次在危难之际重新奋起,成为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弘扬优良传统作风,凝聚起全体人民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