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开辟以治党引领治国新境界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掀开了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序幕,开创了全面从严治党崭新局面,力度之大、领域之广、要求之严前所未有,推动当代中国发生巨大变化。事实表明,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实现重塑。人民群众由衷赞叹,“八项规定改变了中国”。

在一系列深刻变革中,人们感受最深的是政治风气、政治生态的变化。一是政治明,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深得党心民心,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国家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民主法治日益完善,国家政治生活既安定有序又充满活力。二是吏治清,党内法规体系更加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不断健全,制度权威性和执行力不断增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要求更加明确,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得到强化,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严谨规范,党内政治生态风清气正,腐败现象得到有力整治。三是国家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方向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开创了新局面,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稳步上升,国际地位、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四是人民安,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七有”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群众各种急难愁盼问题逐步得到解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当然,当前党内还有不少问题,“四风”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且隐形变异,腐败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难题,各种社会矛盾还不少,来自外部的挑战日益严峻。新时代政治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正本清源、整纲肃纪。这是为党和国家立长久之基、建久安之势的战略之举。一些党员干部可能觉得规矩多了、纪律严了,不像过去那样舒服自在了,社会上也会有一些人觉得靠拉关系、请托办事不是那么“方便”了。少数人的舒适度不能代表全社会的幸福度,而是要看广大人民群众是否过得舒心;不能光看一些人行事是否方便,而是要看大多数人办事是否方便。古人讲,“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一张一弛”,不仅指此时“张”、彼时“弛”,更多的是有张有弛、张弛相济,该“张”则“张”,该“弛”则“弛”。党内“张”,社会才能“弛”;党员干部“张”,人民群众才能“弛”。总书记对党员干部强调,“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人民公仆,就要为民操心、为民服务。如果党员干部都想随随便便混日子、舒舒服服过日子,老百姓就不可能舒心过日子。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不少西方国家陷入政治极化、民意对抗、社会撕裂、政治混乱的局面,而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心安定,“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接踵而至的情况下,能够保持这种稳定的政治局面和良好的发展态势,非常不易。对此,国际社会也高度认同。

---此处隐藏2948字,下载后查看---

党的作风是党的自身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反映。党的作风变差,就会把党搞松散了,把信心搞没了,把人心搞散了。党中央关于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已经明确,关键在落实、在持之以恒。从长远看,要着力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重大问题。

一是执政后脱离群众的问题。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执政时间长了,一些人慢慢忘记了人民在国家和政权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忘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导致一些领导干部“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一些人淡化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把群众当作管理对象而不是服务的对象,甚至颐指气使、作威作福;一些地方和部门热衷于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却往往忽视了群众是否得到实惠;等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脱离人民群众,就等于自断根系、自绝生路。久而久之,终有一天江山还会失去。要通过思想教育、纪律建设和体制机制建设等多方面共同发力,使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厚植党长期执政的根基。

二是掌权后的腐败问题。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权力是最大的腐蚀剂,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从严治吏,本质上是从严治权。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权力以及与权力相关联的地位、名望、影响力等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换变为可支配、可流通的现实财富。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四大考验”。其中,市场经济考验是最复杂的考验之一。必须科学配置权力,从严制约和监督权力,确保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防止权力异化为某些人、某些利益集团谋私的工具。

三是承平日久后的精神懈怠问题。主要是防止革命意志弱化、党性修养减退、奋斗精神削弱等问题。“奢靡之始,危亡之渐。”承平日久,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一些党员干部就开始注重享受了,丧失了继续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一些党员干部私心就多了,注重为自己谋利益、留后路;一些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就淡了,把党规党纪当作“稻草人”,对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安之若素”;等等。风腐一体。思想防线松下来,作风就会变坏,随之而来的就是腐败。尤其是党员干部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淡化了,会导致民族精神的退化。必须着眼长远、标本兼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作风建设抓得紧、抓得好,也能有效预防腐败。

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贯穿党执政的全过程,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任重而道远。要始终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牢牢把握“以治党引领治国”这一政治逻辑和实践逻辑,巩固拓展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成果,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使全党全社会始终保持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