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2024年9月,党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大会,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格局性变化,系统部署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今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系统部署。我们要把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全面落实《纲要》各项任务举措,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一、充分认识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意义

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教育作出战略部署,教育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愈益凸显。要紧扣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把准教育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教育与世界教育的关系坐标,清醒看到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意义,清晰把握时代责任和努力方向。建设教育强国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要求。我国在校学生2.9亿,约占总人口的21%,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当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复杂的形势和挑战。必须立足两个大局,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确保培养的人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

建设教育强国是应对世界百年变局、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赢得战略主动的重大抉择。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教育在加快前沿新兴领域人才储备,推动新技术加速迭代和融合应用中的关键性作用越来越凸显。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和战略支撑,将为国家核心竞争力注入可持续动能,为国家赢得未来战略主动提供有力保障。

---此处隐藏5202字,下载后查看---

社“教联体”建设。

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国根基。围绕构建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体系,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与提高教师素质有机结合,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培养培训、管理评价、荣誉激励全链条。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对师德违规、学术不端“零容忍”,强化底线管控。健全教师教育培养培训体系,推动高水平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培养高层次、复合型教师。进一步提升师范院校办学水平,整体推进师范专业、学科、课程、模式改革。深入实施“优师计划”、“国优计划”、“国培计划”,健全教师全员培训体系。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加强教师待遇保障,健全教师减负长效机制。厚植尊师重教文化,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加大优秀教师宣传选树和表彰力度,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着眼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外交大局,促进更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以系统观念构建教育大外事工作格局。促进中外师生往来和人才交流,加强“留学中国”品牌和能力建设。弘扬留学报国光荣传统,让更多留学人员学成归国、报效祖国。鼓励国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华合作办学,提升高等教育海外办学能力,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国际合作机制。深化国际教育科研合作,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起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建设大科学装置、主持重大国际科研项目,推动建设高水平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积极参与开放科学国际合作。深化同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合作,参与全球教育议程设计、议题设置和规则制定,建立教育创新合作网络,在全球教育治理中发挥引领作用。

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建设学习型社会。抢抓数智化发展机遇,释放数字技术对教育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溢出效应,加快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平台提质升级,做到高水平集成和优质资源共享,探索数字赋能大规模因材施教、创新性教学的有效途径。持续打造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等公共产品,擦亮数字教育中国品牌。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推动以智助学、以智助教、以智助管、以智

助研,探索未来教育新形态。加强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完善人工智能算法和伦理安全相关制度,引导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打造终身学习的数字基座,完善终身学习制度,开展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建设,推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继续教育、开放教育和老年教育体系。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