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教育局2025年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汇报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一、洞悉风云激荡,精准研判意识形态领域“三重挑战”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教育系统作为人才培养和思想引领的前沿阵地,面临的形势尤为严峻,主要呈现“三重挑战”交织态势:

1.“铸魂”与“侵蚀”的较量更趋隐蔽。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民粹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披着学术外衣、借助网络平台,以碎片化、娱乐化方式渗透传播,妄图消解青少年对主流价值的认同,侵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根基。校园并非真空地带,师生思想活跃,极易成为敌对势力渗透拉拢的重点目标,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压力持续增大。

2.“固本”与“失衡”的矛盾依旧突出。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样多变,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价值取向差异显著,社会热点问题易向校园传导、发酵。部分师生在复杂信息环境下,辨别是非、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有待加强;少数教师对意识形态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存在“重业务、轻思政”的倾向;同时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意识形态防线尚未完全筑牢,育人合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3.“强基”与“短板”的瓶颈亟待突破。思政课建设虽整体加强,但各学段间内容衔接不够紧密、方式方法创新不足、吸引力感染力有待提升等问题依然存在,制约着立德树人实效性的充分发挥。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与管理面临新挑战,对新媒体平台的运用能力、舆情引导处置能力需持续加强。部分基层学校党组织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深度不够,责任压得不实,常态化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此处隐藏1941字,下载后查看---

针对当前形势与工作短板,下半年县教育局意识形态工作将聚焦根本任务,系统谋划,精准施策,着力在“四维”上深化拓展:

1.深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压舱石”。持续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一是深化学习内容。组织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教师深入学习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教育强国建设的最新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刻把握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二是拓展学习载体。优化“四学联动”机制,用好专题研讨、线上学习平台等,提升学习系统性、实效性。三是提升学习转化。引导干部教师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风险,破解育人难题,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能力、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2.强化阵地管理,织密风险防控“安全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一是守好网络阵地。加强教育系统网站、公众号、工作群等平台管理,完善信息发布审核机制。提升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引导和处置能力,及时澄清模糊认识,批驳错误言论。二是管好课堂阵地。严格落实课堂教学管理责任,强化对教材、讲坛、报告会、研讨会等的政治把关,确保教育教学的正确政治方向。三是建好校园文化阵地。优化校园环境布置,打造积极健康、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3.锻造过硬队伍,建强铸魂育人“主力军”。教师是意识形态工作的直接承担者。一是强化政治标准。在教师招聘引进、考核评价、评优晋升等环节严把政治关、师德关,确保教师队伍政治可靠、师德高尚。二是提升专业素养。持续开展思政课教师、班主任、德育校长主任等关键群体的专项培训,重点提升其政治理论水平、意识形态风险辨别能力和育人本领。加强思政一体化联盟建设,深化教学研究与实践创新。三是压实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书记是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强化履职尽责考核,确保责任链条传导到位。

4.健全长效机制,下好常态长效“先手棋”。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一是完善分析研判机制。定期召开教育系统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分析会,精准识别风险点,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二是优化督查考核机制。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对学校、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党建工作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强化结果运用。三是构建协同联动机制。加强家校社沟通协作,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共同做好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主动对接宣传、网信等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