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聚焦违规吃喝这一问题,深刻剖析其背后隐藏的“四风”顽疾。“酒杯”虽小,却可能成为绊倒干部前程的“绊脚石”。违规吃喝绝不是简单的口腹之欲,它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集中体现,严重侵蚀着我们党的肌体健康,损害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我们必须高度警觉,坚决向违规吃喝背后的“四风”顽疾宣战。
一、违规吃喝:“四风”顽疾的直观表象
(一)形式主义在违规吃喝中的体现
形式主义注重表面形式,忽视实际内容。在违规吃喝中,部分干部将公务接待变成了一种形式,为了接待而接待,大摆排场,讲规格、讲面子。一些接待活动不考虑实际工作需要,只是为了显示对上级或来访人员的“重视”,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毫无实际意义。比如,有的单位在接待过程中,安排多轮宴请,菜品丰富奢华,但真正用于交流工作的时间却少之又少,把精力都放在了吃喝的形式上,而忽略了工作的本质。
(二)官僚主义借违规吃喝滋生官僚主义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一些干部在违规吃喝中,利用职权接受管理服务对象的宴请,把吃喝当成一种特权享受。他们高高在上,认为接受宴请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故意刁难管理服务对象,以获取更多的宴请机会。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让群众对干部产生不满和反感。例如,某些基层干部在企业办事时,暗示企业安排高档宴请,否则就对企业的事务拖延办理,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极大困扰。
---此处隐藏3299字,下载后查看---
对现有的公务接待、廉洁自律等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完善,明确各项规定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流程,确保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同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问责。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公务接待,不得擅自提高标准和扩大范围。财务部门要加强对报销凭证的审核,杜绝虚假报销和违规报销行为。对于违反制度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强化监督管理,形成监督合力
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的作用。建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对违规吃喝行为进行举报。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规吃喝行为的查处力度。同时,加强各监督主体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形成监督合力。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违规吃喝问题的专项整治,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媒体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典型的违规吃喝案例进行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四)弘扬新风正气,营造良好氛围
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通过创新宣传教育形式,运用短视频、微动漫等新媒体载体,制作发布艰苦奋斗主题公益广告,讲述革命先辈“红米饭南瓜汤”的创业故事与当代楷模扎根基层、厉行节约的鲜活事迹,让传统美德焕发时代光彩。在社区、学校、企业广泛开展“文明餐桌”“绿色出行”“光盘打卡”等实践活动,将健康生活理念融入群众日常。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廉政文化巡演、家风故事分享会,打造沉浸式廉洁教育场景,用剪纸、戏曲等非遗形式演绎清廉典故,让廉洁文化可感可触。同时建立先进典型表彰机制,对践行新风正气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公开表扬,树立“勤俭为荣、奢靡为耻”的鲜明导向,在全社会营造反对“四风”、崇尚廉洁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