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奋斗之姿书写忠诚答卷——在迎接建党104周年“七一”专题党课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迎接中国GCD104岁的生日。窗外的党旗正随着夏风舒展,像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会议室里的党徽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如一颗永远滚烫的初心。104年前,南湖红船劈开的不仅仅是一湖碧波,更是旧中国沉沉的夜幕;104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用“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豪情、“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守,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奋斗史诗。

今天的党课,我不想只讲历史的辉煌,更想和大家聊聊“传承”——传承什么?如何传承?作为新时代的机关干部,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接过前人的接力棒,在新的长征路上跑出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好成绩。

一、从“红色根脉”中汲取力量:读懂“奋斗”二字的基因密码

同志们,翻开党的百年史册,“奋斗”是最鲜明的底色,也是最厚重的传承。

这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革命奋斗。1921年,13名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的石库门里,在南湖画舫的烟雨朦胧中,立下“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誓言。从南昌城头的第一声枪响,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长征路上的“万水千山只等闲”,到延安窑洞里的“实事求是”;从西柏坡的“两个务必”,到天安门城楼上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8年浴血奋战,370多万名党员烈士用生命铺就了民族独立的道路。他们中,有29岁牺牲的陈延年“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有36岁就义的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有26岁写下《可爱的中国》的方志敏“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名字背后,是“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拼劲,是“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执念,是“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赤诚。

---此处隐藏3537字,下载后查看---

要做“永不懈怠”的攀登者。事业发展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机关干部要保持“本领恐慌”的紧迫感,把学习作为“终身课题”——向书本学,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向实践学,在干中学、学中干;向群众学,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要保持“创新突破”的闯劲,敢于打破“路径依赖”,跳出“惯性思维”,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思路打开新局面。要保持“久久为功”的韧劲,对认准的事“不松手”,对难办的事“不放手”,对见效慢的事“不撒手”,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

同志们,104年前,一群青年在黑暗中点燃了一把火;104年后,我们这代人要让这把火烧得更旺、更亮。机关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更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人人争先创优”的进取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最后,我想用《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愿我们以奋斗为笔、以担当为墨,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机关答卷”!

谢谢大家!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