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应急管理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一、基本情况

(一)创新举措,推动应急能力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应急管理局以基层应急消防一体化为切入点,按照因地制宜原则,构建“1+11+N”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1”指新的县应急指挥中心统筹协调,“11”指11个镇均设立应消一体化机构,“N”指依托基层网格点,建设N个村应急服务中心,实现基层应急管理全覆盖。坚持“以防为主、防救结合”,充分运用现有资源,立足“小投入”产出“大成效”,推动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

(二)整合资源,系统构建力量体系。全县11个镇均已整合场所、人员、装备等资源成立镇级应消机构(48名专职应急管理人员+478名消防救援人员),实行“办站一体、防消联勤”模式。村级设立应消服务中心,依托737名村级网格员构建全域预警网络。出台专项方案明确镇村两级“以防为主、防救结合”职能定位,推动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

(三)完善机制,规范推进安全防范。推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探索“行业指导+镇村应消力量参与”的联动模式,开展“扫街”式风险排查、辨识,摸清风险底数。实行分级分类与网格员包保管控机制,确保一个风险对应一个管控主体。坚持“围绕风险查治隐患”,建立生产经营主体自查、网格员巡查、镇监管检查、部门执法检查的“四查”工作机制,推动隐患闭环整改。

(四)打造阵地,健全宣教演练网络。依托网格点、会议室和文化广场等场所布设228个宣教阵地,建立“县统筹-镇组织-村落实”三级联动机制,通过播放事故短视频、发放自救手册等,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安全课堂,覆盖30余万人次。组建县镇联动专业团队,针对工贸企业、九小场所等开展案例教育与实战演练600余场(次),实现“需求导向+精准宣教”双提升。

---此处隐藏2876字,下载后查看---

(一)从责任落实看:一是意识淡薄。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由于本身体量小,企业主更多的是在关注经济效益,加上受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生产负荷不均衡、安全投入不足的现象大量存在,将持续影响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二是职责错位。企业层面:很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理念严重错位,把安全生产工作当做一种负担、一种多余,错误的认知导致安全生产工作难以开展。政府部门:全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信息系统数据报送较少。原因在于未能引起县安委会成员单位高度注意,工作重要性未能凸显。

(二)从事故原因看: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特别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心存侥幸、麻痹大意,凭经验开展工作,习惯性违章、违法违规组织生产经营的行为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二是管理制度不落实。主要表现在规章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执行两张皮;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表现在以签字替代培训,培训工作思路不清,内容空洞乏味,方式死板僵化,不注重培训效果,流于形式、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现象等依然普遍存在。(三)从监管效能看:一是事故多发因素更为复杂。随着新材料、新工艺广泛应用,新产业、新领域大量涌现,各类安全问题和矛盾凸显,不安全因素显著增多。二是安全监管和应急能力不足。安全生产执法监管机构、队伍建设、装备配置与安全生产发展形势、执法任务要求不匹配,安全监管业务水平的提升速度与现实需要差距较大。依托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工作组建的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安全监管业务水平和专业救援能力相对不足,应急抢险处置经验不足。

四、下一步计划

(一)强化综合协调。充分发挥安委办综合协调优势,针对重复性、季节性安全风险,制定重点任务清单,推动安全生产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推进各单位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和指导督查活动,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整治。盯紧上级督考检查反馈问题,与各部门和乡镇园区对接,确保全部按照整改时限要求完成,并加强举一反三,避免频繁出现同类问题。

(二)严肃监管执法。通过严执法,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行为。利用“互联网+监管”、“互联网+执法”模式,建立线上监测预警与线上线下监管执法相衔接的机制。严格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提升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隐患排查机制,对责任人、资金和措施等内容逐项落实,做好隐患闭环管理工作。(三)加强宣传教育。很多企业把政府部门当成自身保姆、安全员,依赖政府部门日常检查,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识缺失,为此,一要重点抓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二要抓好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三要抓好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不断增强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持续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落实。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