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围绕“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锻造新时代乡镇铁军”这一主题,结合基层工作实际,与大家分享三点体会,以期与大家共勉。
一、以“权为民赋”的清醒,筑牢公仆本色的权力观
权力犹如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则利国利民,稍有不慎则伤人伤己。乡镇作为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我们手中的权力直接连着千家万户的冷暖。曾有一位老支书语重心长地告诉我:“群众把干部当亲人,不是因为职位高低,而是看能不能把他们的难事当家事。”这句话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让我深刻认识到,权力观的本质是“人民观”。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坚决破除三个误区:一是破除“官本位”思想,杜绝“当官做老爷”的优越感,始终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而非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二是破除“功利化”倾向,警惕把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三是破除“应付化”心态,避免把职责简化为“完成任务”,而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将工作做细做实。去年,在推进危房改造工作时,有干部建议“抓大放小”,但我们坚持逐户走访,最终为12户孤寡老人争取到政策倾斜。这一经历让我更加坚信:权力用在刀刃上,才能暖到心坎里。
---此处隐藏1368字,下载后查看---
乡镇工作是“种树”而非“插花”,需要我们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推进集镇改造时,面对资金缺口,我们没有搞“面子工程”,而是通过争取专项债、发动乡贤捐赠等方式,分三年实施管网改造、道路硬化等民生工程。这一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事业观决定方法论,只有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才能在工作中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强化三种意识:一是“钉钉子”意识。在发展乡村旅游中,我们坚持“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成品牌”,连续三年举办油菜花节,游客量从3万增长到15万,这就是“钉钉子”精神的生动体现。二是“接力赛”意识。我们建立“老带新”工作机制,让年轻干部在信访调解、征地拆迁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历练成长,为乡镇事业的长远发展储备人才。三是“创特色”意识。结合本地竹编非遗文化,我们打造“竹艺工坊”,既传承了技艺,又带动了就业,相关做法还被省文旅厅推广,这就是“创特色”意识的成果。
同时,我们需构建三个平台:一是学习平台,每月举办“乡村振兴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业务骨干授课,提升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实践平台,设立“党员先锋岗”“青年突击队”,让干部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三是创新平台,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去年采纳群众建议23条,充分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新活力。
同志们,乡镇是梦想的试验田,也是人生的修炼场。让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谋事,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干事,以“功成必须忘我”的情怀成事,共同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