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是新时代审计监督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机关亟需在法治轨道上构建更加科学完备的监督机制。本文立足审计实践新发展阶段,系统解构法治建设深层矛盾,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改进方案,为推进审计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
一、审计机关法治建设现状
(一)制度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法律框架基本成型,目前基本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为主体,配套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为支撑的立体化制度架构;操作规范持续细化,制定出台了覆盖审计全流程的业务规范,建立标准化审计文书模板库;制度创新取得突破,例如在重点区域试点审计协同立法,部分先行地区率先出台新兴领域审计标准,为特定领域审计提供制度保障。
(二)执法质效实现系统性提升。质量控制体系不断创新完善,构建了多层级的质量管控体系,部分审计机关通过创新机制显著提升程序合规率,例如推动执法方式数字化转型,使监督效能显著增强,重大违纪违法线索移送数量持续增长。
(三)法治生态呈现结构性改善。协同监督格局初显,例如部分审计机关与纪检监察机关建立了线索移送和案件协同机制,实现成果共享;法治文化氛围浓厚,法治教育被纳入审计人员职业发展全过程,社会对审计工作认同度持续提升,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得以落实,社会公众对审计执法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此处隐藏1201字,下载后查看---
(一)完善审计法规体系。推进重点领域立法,制定新兴领域审计指引,建立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立法协同机制,建立定期磋商制度解决法律适用冲突问题,在改革试验区开展集成创新试点。强化制度实施评估,建立法规执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系统性法规评估。
(二)健全规范执法机制。推行标准化执法,细化常见问题处理标准。创新执法方式,建立风险预警制度,在重大项目中实行专业协同模式。强化执法监督,开发全过程记录系统,推行特约审计监督员制度。
(三)构建严密监督体系。完善质量控制机制,建立重大项目专家论证制度,实施质量责任追溯制度。强化问责惩戒力度,制定分级问责机制,设立专职督察机构。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建立结果公开申诉机制,引入第三方质量鉴证。
(四)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培养机制,共建专业教研中心,开发在线学习平台;二是优化队伍结构,将法律资格纳入评价体系,设置法治专门岗位;三是强化技术赋能,研发智能辅助系统,建设法治大数据中心。
新时代审计机关法治建设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审计机关需以系统观念推进法治建设,着力破解制度供给、权力运行、监督约束等突出问题,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审计法治体系。通过制度创新、机制优化、能力提升的多维驱动,全面提升审计监督法治化水平,使审计法治真正成为规范经济秩序、推进国家治理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