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站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当我们翻开百年党史触摸信仰的温度,“GCD员”这四个字,从来不是简单的政治标签,而是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一年。今天,我们以“强化党性修养,做合格党员”为主题,就是要从理想信念、纪律规矩、道德境界、担当作为四个维度,锚定“合格”标尺,校准行动坐标,让党性修养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
一、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在信仰灯塔下校准人生航向
(一)理想信念是党员的“精神基因”。总书记深刻指出:“理想信念就是GCD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百年党史之所以能书写“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奇迹,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GCD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回望长征路上,红31军93师274团“半截皮带”的故事至今震撼——战士们断粮多日,宁愿煮食皮带充饥,也要保留半截皮带作为“革命到底的见证”;抗日战场上,杨靖宇将军胃里只有枯草、树皮和棉絮,却以“头颅可断腹可剖”的气概诠释信仰;建设时期,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呐喊,是对“为社会主义奋斗”的执着;新时代,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告白,更是年轻党员对理想信念的热血传承。这些穿越时空的精神坐标,共同标注着一个真理:理想信念是GCD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二)在复杂环境中筑牢信仰之基。今天,我们面对的不再是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却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长期挑战——市场经济的利益诱惑、多元思潮的冲击碰撞、网络空间的舆论杂音,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党员的信仰纯度。有的同志觉得“理想信念太遥远,不如金钱实惠”,有的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暧昧,有的把“佛系”“躺平”当作人生哲学……这些现象的本质,都是理想信念动摇的表现。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思想总开关”问题。我们要从党史中汲取信仰养分:看看革命先辈如何在“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中坚守初心,看看焦裕禄如何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中践行对党的忠诚,看看黄文秀如何在“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中诠释青春信仰。真正的信仰,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对党的绝对忠诚上——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党员,必须把学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终身课,常修常炼、常悟常进,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干扰面前,始终保持“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政治定力。
---此处隐藏4429字,下载后查看---
(三)以行动树起道德标杆。“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党员的道德修养,从来不是靠“说”出来的,而是靠“做”出来的。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能不能主动靠前、用心解决?面对利益诱惑,能不能坚守原则、公而忘私?面对不良风气,能不能敢于亮剑、坚决抵制?这些都是对党员道德境界的现实考验。我们要时刻牢记: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你的一言一行,都是群众眼中的“党性”;你的一举一动,都是群众心中的“党风”。只有把道德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在点滴中积累道德实践,才能让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自己的名片,让GCD员的形象在群众心中闪闪发光。同志们,道德是人生的“方向盘”,是党性的“试金石”。当我们以明大德铸魂、守公德立心、严私德正身,我们就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纯净,就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可信、可敬、可亲的党员形象。
四、勇于担当作为,积极履职尽责,在时代使命中践行党员担当
(一)担当作为是党员的政治本色。“为官避事平生耻。”从战争年代的“冲锋在前”,到建设时期的“吃苦在前”,再到新时代的“奋斗在前”,担当作为始终是GCD员的鲜明标识。总书记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要把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担当作为的动力,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让“混日子”的干部没市场。回望百年党史,担当是最鲜明的底色——李大钊“铁肩担道义”,瞿秋白“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体现的是革命年代的担当;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焦裕禄“拼了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体现的是建设时期的担当;廖俊波“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黄大年“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体现的是新时代的担当。担当的本质,是对党的事业负责,对人民利益负责。作为党员,无论身处哪个岗位,都要牢记“为党工作、为民服务”的职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二)新时代党员担当的实践要求。在“想担当”中激发动力,担当首先要有“愿干事”的自觉。当前,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形势,面对改革进入深水区的重重挑战,有的党员出现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有的患上了“畏难症”“拖延症”。破解这些问题,关键要从思想上入手——想想入党时的初心,想想肩负的使命,想想群众的期待。要破除“等靠要”的惰性,树立“主动干”的意识,让“我要担当”成为内心的自觉追求。在“能担当”中提升本领,担当需要“会干事”的能力。新时代对党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要有成事的“真本领”。我们要加强学习——学理论、学政策、学业务,不断提升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要勇于实践——在基层一线摸爬滚打,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摔打锤炼,在解决复杂问题中积累经验,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在“敢担当”中攻坚克难,担当更需“敢碰硬”的魄力。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这才是GCD员应有的担当。比如在基层治理中,面对历史遗留问题,能不能主动牵头、协调解决?在项目攻坚中,面对资金短缺、用地紧张等难题,能不能创新思路、破解瓶颈?在服务群众中,面对群众的误解和抱怨,能不能耐心解释、用心疏导?这些都是对担当精神的考验。我们要牢记:党把我们放在这个岗位上,不是让我们当“传声筒”“稻草人”,而是让我们当“主攻手”“突击手”。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需要党员冲锋在前、担当作为。
(三)在岗位上书写担当答卷,“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担当作为不是喊口号,而是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机关党员要聚焦“为民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让群众办事更便捷,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基层党员要聚焦“乡村振兴”,带头发展产业、改善民生,把党组织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企业党员要聚焦“高质量发展”,带头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在经济主战场贡献力量;社区党员要聚焦“基层治理”,主动参与网格服务、矛盾调解,做群众的“贴心人”。同志们,时代呼唤担当,使命需要实干。当我们把担当作为融入每一天的工作,当我们在岗位上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我们就是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添砖加瓦,就是在以实际行动诠释“合格党员”的内涵。
同志们,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春天的故事”到“新时代华章”,我们党之所以能历经百年风华正茂,靠的是一代又一代党员对党性的坚守、对使命的担当。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以理想信念为“灯塔”,在风雨中站稳脚跟,在诱惑前坚守初心,让我们以纪律规矩为“戒尺”,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永葆清正本色,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