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安排,今天组织召开《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专题学习。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之际,党中央对《条例》作了修订,充分彰显了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驰而不息正风肃纪的坚定决心,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深化整治铺张浪费现象,狠刹奢靡之风,把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论述,从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成败的政治高度,认真抓好新修订《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以制度的刚性约束力坚决遏制和根治铺张浪费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下面,就贯彻落实好《条例》精神,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此处隐藏312字,下载后查看---
第一,要充分认识在厉行节约和反对浪费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然而,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党员、干部淡化了节俭意识,助长了浪费之风。“成由节俭败由奢”,奢侈浪费是败家败国的祸根。奢侈浪费,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是低级庸俗的诱因,是耍弄特权的舞台,是伤害民心的利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切中要害,首先必须防止“嘴上腐败”,警惕“舌尖上的浪费”。从单位自身来说,还不同程度存在资金浪费、国有资产闲置等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勤俭节约意识不强,违规吃喝问题屡禁不止。大家要举一反三,具体深入查摆问题,坚持树牢勤俭节约意识,推动全局营造艰苦奋斗、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深刻认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深刻认识违规吃喝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重破坏党内政治生态、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决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规定要求贯穿到各项工作全过程,大力纠治违规吃喝顽瘴痼疾,坚决铲除公款吃喝存在的土壤,以作风建设的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第二,要认真学习《条例》和中央通知精神,自觉同隐形变异行为作斗争。《条例》修订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与时俱进完善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公务接待、会议活动等规定,强化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责任落实,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对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具有重要意义。节约就是增产,节流就是增效。要摒弃“少我一个没关系”“浪费一点不要紧”的错误观念,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养成物尽其用、防止浪费的良好习惯。以反对餐饮浪费为例,要根据就餐人数点餐,预防浪费;已点的饭菜尽量吃完,吃不完的“打包”带走,自觉践行“光盘行动”;购买外卖食品注意适量,多点小份菜、半份菜,力争不剩余、不随意丢弃。积极向家人、亲友、同事等宣传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发挥好家长示范作用,言传身教引导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党政机关、党员干部要坚决落实有关规定,从管住“跑冒滴漏”做起,从节约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做起,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进一步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第三,认真对照《条例》逐条检视问题,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党员干部要突出问题导向,主动对标对表,坚持把落实《条例》规定要求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有效结合起来,切实增强“习惯过紧日子”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把《条例》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党员干部主动带头,增强节约意识,自觉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要健全管长远机制,全面起底公务接待、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绩效评估、财会监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补齐短板漏洞,强化监督执行,确保把《条例》规定要求落到实处。要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坚决抵制“四风”及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二是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各地为贯彻落实《条例》,围绕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和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等方面出台系列规章制度。党员干部要以制度为准绳,带头落实厉行节约各方面的制度,倡导绿色政务,高效利用经费资源,将《条例》精神落到实处。要从“细微处”入手,强化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责任落实,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将节约理念镌刻于心,让厉行节约成为行动自觉和行为习惯,让艰苦奋斗的传家宝在新时代焕发新光辉。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深刻理解勤俭节约背后所蕴含的人民立场、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时刻提醒自己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本色不能变,把厉行节约的理念作为永恒的政治要求和行为准则。
第四,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规定,补齐制度短板,堵塞工作漏洞。制度是保障反浪费工作、推动作风建设的基础。《条例》的系统性制度设计,将反浪费要求融入公共部门运行各环节。刹住铺张浪费之风,就要持之以恒加强制度建设,把各项规定真正落到实处。对标对表,深入查摆问题,警惕铺张浪费的新变种、新形式。对铺张浪费等现象及时治理,科学精准靶向整治,动真碰硬、务求实效……以滚石上山的劲头、爬坡过坎的勇气,保持定力,深化整治、见行见效,来一步步实现弊绝风清、海晏河清。规范预算编制到资金使用的全流程,确保财政资金精准使用,提高资金效益,避免浪费。严格制度约束促使党政机关人员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消费观,从源头遏制浪费。这种制度与作风的良性互动,重塑行政伦理生态,让勤俭节约成为自觉准则。党政机关要把更多资源用在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上,“紧日子”才会过到实处、过出实效。要把有限的资源资金、人力物力用到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要勇于探索实践,善于在非刚性支出上做“减法”,在改善民生支出上做“加法”,通过科学管理实现资源更优配置,更好更多惠及民生。要强化日常监督检查,贯通审计监督、财会监督、巡视监督等各类监督,拓宽发现问题的渠道,对违规违纪违法现象重拳出击、严肃查处,持续释放从严纠治的强烈信号。对铺张浪费的典型案例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发挥警示教育作用。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四风”具有顽固性、复杂性,稍有松懈就会反弹回潮,甚至死灰复燃。《条例》的深入实施,既是作风建设的新起点,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当节约意识内化为行政文化,当制度约束转化为行动自觉,我们就能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更优异的答卷。这需要党员干部既做制度的执行者,更当作风建设的示范者,让艰苦奋斗的精神火炬照亮民族复兴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