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农村社会治理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一、xx区农村社会治理现状

xx区地处xx省中部,是个工农交叉、城乡交错的区域,辖xx个乡镇(街道)、1个xx经济开发区,共xx个行政村,总人口xx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xx万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农村改革进程深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当前全区乡村治理机制不断完善,社会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在建立推行民主法治、优化治理主体结构、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

(一)自治能力明显提高。一是农村干部素质不断提高。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不断提升村班子整体功能。把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能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重点从返乡创业的大学生、致富带头人中挑选了一批35岁左右的村党支部书记。与上一届相比,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实现了“一降一升”。二是农村自治平台不断完善。健全完善“村规民约”“一事一议”“百姓说事室”等载体,定期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等协商活动。推选村民理事会xx个,全面实施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落实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达到100%。三是农村自治效率不断提升。率先在全市实现了农村地区“雪亮工程”,推出“码上办”和“xx办”,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为群众“办好事、解难忧”。借力“百事通”,推动党员干部下沉基层“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设立“民声回音壁”,群众遇到什么困难、问题都能“有地方说话”“找得到说话人”,切切实实解“百事”,极大提高了治理效率。

(二)法治保障力度增强。一是“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进一步走实。选派181名公检法司干警担任村法律顾问,配备村组调解员1446名,遴选“法律明白人”41200名,其中“法律明白人”骨干1.1万人。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1万余名“法律明白人”开展法治讲座、培训达200余场次,xx区在全省农村妇女“法律明白人”培养总结会上作为县区唯一代表作经验交流。二是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建成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8个,村居法律工作室136个。2022年以来,xx区各乡镇司法所解答群众法律咨询5400人次,同比增长58%,各乡镇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9.2%、盗窃刑事发案下降48%。连续四年获得全省法律援助先进集体、全省优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荣誉,先后获评“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单位”。三是基层工作进一步规范。落实好少开会、开短会的会议原则,让农村干部有时间、有精力来想事、干事,为村级经济社会谋发展。同时,出台一些配套措施让权利成为服务人民的有力工具,“12348”热线接听及现场咨询24584人次,群众满意度99.9%,帮助930名农民工讨薪413万元。

---此处隐藏4516字,下载后查看---

(四)壮大集体经济,筑牢财力保障

一是大力搭建平台育。用好“xx学”学习品牌,坚持把党员作为村级带头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帮助他们拓宽思路、开阔视野,为乡村振兴凝势聚能。开展“乡村实用人才振兴行动”,采取“专题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开展种植养殖业实用技术培训,解决产业发展和增收技术难题。

二是全面统筹规划扶。执行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施意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十条措施》等文件,安排每名县级干部驻点一个村帮扶集体经济发展,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一体推进,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型、物业经营型、资产盘活型、资本运营型、村庄经营型、产业发展型、生产服务型、土地股份合作型”八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三是深入结对共建帮。推行“党建+商会”模式,凝聚大批企业家在带动乡村振兴、助老扶幼、支援家乡建设等方面贡献力量。通过“强村+弱村”“商会+弱村”结对共建,帮资金、帮技术、帮人才,使全区35个弱村都形成1-2个特色主导产业。

四是积极财政政策推。通过整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统一购买标准厂房资产和发展光伏发电项目,以委托建设管理方式获取收益,保障各村每年有3-20万元不等的稳定经营性收入,实现“一次性输血”向“长效造血”的转变,形成工农互促,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