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这枚咸鸭蛋在我心中扎了根,让我忍不住拜读了他的散文集《活着多好啊》,也让我更加了解了这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的老先生。
在他的笔下,人间草木皆可爱,生活处处是温暖。
读汪曾祺先生的书,门槛很低。他的文字朴实,无华丽的辞藻,也并不晦涩。
这里还有桩趣事,他孙女五年级时,老师命大家从文学名著里摘抄一些华丽的词藻,留着写作文用,她把爷爷的书翻来找去,一无所获:“爷爷写的什么呀,没词儿!”
---此处隐藏1238字,下载后查看---
有天夜里,我值完班回到家,翻开《活着多好啊》,正看到汪曾祺在那特殊年代因政治原因被派到沽源县画马铃薯图谱,他那时的生活想必是很苦的,但他的文字里没有一丝苦痛,他形容这件事时说“想想也怪有意思”。他在墙角发现一株波斯菊,称它“竭力地放出浅紫浅紫的花来,为这座绝塞孤城增加了一分颜色,一点生气”。
而他更多的笔墨用来描写沽源的美食:他品尝过的几十种不同样的马铃薯、终生难忘的羊肉口蘑臊子莜面、自己亲手采的蘑菇……
看着看着,我不禁笑出声来: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会找点乐子,把每一个艰难的日子都过出花儿来,这么一颗朴素的热爱生活的心,不是汪曾祺独有的,而每一个如汪曾祺一般热爱生活的人,又是多么的鲜活可爱呀。
“爱,是一件非专业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是花木那样的生长,有一份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和执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
若是一时被疲惫和艰辛遮蔽了双眼,那就翻开看看《活着真好啊》,在汪曾祺的文字里汲取热爱生活的力量,打开发现生活的美的眼睛,看看这充满乐趣的人间,怀抱着对生活的热忱,继续朝着前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