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xx市分行创新模式推动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典型经验材料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近年来,人民银行xx市分行立足xx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以重点产业链为依托,以货币政策工具为抓手,以普惠金融创新实践为突破,打造科技金融“三维协同”“四链融合”“五大矩阵”“六项保障”的“3456”新模式,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强对辖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截至2025年2季度末,全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xx亿元,同比增长xx%,“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构建“三维协同”机制,凝聚科技金融合力

通过强化部门协作、提升政策效能,构建“政策供给有力度、风险分担有机制、服务落地有保障”的科技金融适配服务体系。

(一)聚焦部门协同,注重打破壁垒,构建政策“联动网”。牵头横向联动科技、财政、工信、市场监管等8部门,组建科技金融服务工作专班,建立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聚焦“政策衔接、风险分担、信息共享”三大核心问题破题,构建“财政贴息补风险、科技部门评资质、金融机构放贷款”的协调机制,促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协同配合。设立xx万元xx市政府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池,专项承担科技类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10%责任风险,推动构建优化科技金融供给,形成“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风险共担”的闭环机制。

(二)聚焦政银协同,注重靶向对接,搭建服务“直通车”。组建由金融服务专员、科技服务专员、工信服务专员构成的服务团队,深入科技型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开展“三员入企融资纾困”“十行千亿惠万企”等活动,深入企业问需,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协助企业完善研发管理体系,提供产业政策解读和行业发展指导,精准摸排企业融资需求和发展难题,确保企业诉求得到及时响应和解决。搭建政银常态化对接平台,组织召开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落地推进会、科技企业政银企对接会xx场次,先后向银行机构推送xx个企业和项目备选清单、更新xx家科技型企业“白名单”,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截至2025年5月末,科技创新贷款余额达xx亿元,技术改造贷款余额为xx万元,指导xx银行xx分行落地全市首笔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xx万元。

---此处隐藏3373字,下载后查看---

(一)建立考核体系,开展成效评估应用。以强化科技金融服务质效为目标,围绕政策执行、产品创新、服务网络、风险防控及协同合作五大方面,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科技金融服务效果评估,对优秀机构给予政策倾斜、试点支持,督促评级较低机构整改提升,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金融的投入和创新力度。

(二)强化监督管理,确保服务规范运行。建立健全科技金融工作监督机制,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保障资金安全和合理使用。对金融机构的科技金融业务开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业务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和金融创新产品落地见效。

(三)落实尽职免责,激发服务内生动力。联合金监部门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科技型企业贷款尽职免责要求,针对科技型企业特性设置差异化尽职条款,合理界定尽职范围。探索建立客户经理申诉通道,畅通异议反馈路径,持续激发客户经理服务科技型企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切实提升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水平。

(四)深化“四贷”联动,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依托市县两级11家“四贷(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贷)促进”金融服务站,建立政策产品、项目企业、融资需求“三张”清单,开展需求登记、政策解读、融资匹配等工作,建立结构化标签库,入驻的20家金融机构选派“金融顾问”提供“融智”服务,推动科创企业畅通融资对接。“四贷促进”创新金融服务方式获评“2024年度全省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评选活动”一等奖。(五)强化政策运用引导,释放金融支持效能。重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和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再贷款等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持续引导金融机构运用政策工具向科创领域加大金融支持。推动市县两级财政出资500万元,用于地方法人机构使用再贷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等重点产业发展的贴息支持。积极创新“再贷款+信贷产品”模式,引导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以央行低成本资金保障产业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融资需求。2024年以来,通过下调准备金率、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引导合理确定运用再贷款发放贷款利率,切实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为辖区累计释放和提供低成本资金合计97亿元,同步带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合计新增超71.47亿元。

(六)做实金融顾问,持续优化科创环境。通过开展“一对一”金融专业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制“一企一策”融资方案。联合市工信局制定印发《“三员入企·融资纾困”服务活动工作方案》,重点围绕银企融资对接、信贷重点支持、定制化金融服务等领域协同发力,精准破解企业融资供需错配难题,贯通产业政策与金融资源对接渠道,同步构建企业融资需求动态管理及银企联合诊断机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打造“产业数据赋能金融创新、信贷活水激活制造升级”的产融协同新范式,切实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性与实效性,赋能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