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是党群干群关系的“晴雨表”,更是观察人心向背的“风向标”。作风正则民心顺,民心顺则事业兴。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风建设关乎生死存亡,须臾不可放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钉钉子”精神狠刹“四风”,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但大家务必清醒: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不断巩固拓展成果。为什么作风建设如此重要?
(一)作风建设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一个政党如果作风不正,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会失去生命力。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并坚持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如果镇村干部作风漂浮、吃拿卡要、优亲厚友,哪怕只是少数人、个别事,都会像“白蚁蛀堤”一样,严重侵蚀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最终动摇国本!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二)作风建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关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最大政治优势,而作风问题的核心就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只有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汇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反之,如果作风漂浮、脱离群众,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大家想想,如果群众到镇里村里办事,遇到的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甚至“吃拿卡要”,群众会怎么看我们?会怎么评价党和政府?这种“负能量”积累多了,就会像“防火墙”一样,把党和群众隔离开来,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我们镇村干部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和“神经末梢”。我们的作风,群众感受最直接、最真切。只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此处隐藏3641字,下载后查看---
(二)在攻坚克难中展现作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摒弃“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尺是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要把精力和资源聚焦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维护一方平安稳定这些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实事上。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业绩。要增强责任意识。岗位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尽其责。对党委政府部署的任务、自己分管的工作、群众反映的问题,要主动认领、紧抓快办、一抓到底。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发展瓶颈、风险挑战,敢于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不推诿、不逃避,想方设法破难题、开新局。要提高工作执行力。对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要迅速行动,坚决贯彻落实,确保政令畅通。重点工作要清单化、项目化、节点化推进。要强化过程督查和结果考核,对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进度滞后的,要严肃批评、坚决问责,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三)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宗旨。要坚持群众路线。走出办公室,丢掉“官架子”,真正沉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生产一线。少开大会,多开“板凳会”、“院子会”;少听汇报,多听群众“牢骚话”、“心里话”。带着感情、带着责任,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意,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摸清摸透。要办实事解难题。群众反映的问题,再小也是大事;承诺的事情,再难也要兑现。聚焦就业、看病、上学、养老、住房、饮水安全等民生痛点,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用好各项惠民政策,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尤其要关注脱贫户、低保户、残疾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要提升服务质效。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要加强站所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
(四)在清正廉洁中树立形象。要严守规矩。时刻绷紧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管住手、管住嘴、管住腿、管住身边人。要廉洁用权。深刻认识到“微权力”也有大风险。在涉及集体“三资”管理(资金、资产、资源)、工程项目建设、惠农补贴发放、低保评定、宅基地审批等关键环节,必须依法依规、公开透明。坚决杜绝吃拿卡要、优亲厚友、虚报冒领、克扣侵占等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加强廉政风险点排查,完善内控机制。要接受监督。主动接受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批评、纠正;对违纪违法行为,坚决查处、绝不姑息。
(五)在常抓长效中巩固成果。要完善务实管用的制度。制度不在多,贵在精、贵在实、贵在执行。结合镇村实际,对现有的学习、会议、考勤、值班、财务、公务接待、公车管理、村级“三资”管理等制度进行梳理评估,该废止的废止,该修订的修订,该新建的新建。重点健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如民情走访、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代办服务等;权力规范运行制度,如“四议两公开”、小微权力清单、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则等。要强化制度的刚性执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制度、遵守制度、维护制度。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常态化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对无视制度、规避制度、破坏制度的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让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要与时俱进优化创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制度建设也要与时俱进。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特别是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评估现有制度的有效性,动态调整、补充完善,确保制度始终管用、好用、有效,为作风建设提供长效保障。
同志们,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作风建设始终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赢得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重要法宝。让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以更加优良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推动镇村工作取得新成效,为实现乡村振兴、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