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常委、副县长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学习会上的发言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一)生态环境保护是践行“国之大者”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作为县级领导干部,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我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如部分河流水质有待提升、大气污染防治任务依然艰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还需加强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制约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我们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就是对党和人民的不负责,就是对历史的不负责。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二)生态环境保护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仅希望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还希望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休闲。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我县作为生态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更应该把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要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确保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要加大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力度,让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要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只有让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改善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我们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三)生态环境保护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当今时代,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潮流所向,谁能在绿色发展中抢占先机,谁就能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方面,我们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对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进行整治和关停,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依托本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等特色旅游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此处隐藏2272字,下载后查看---

(一)加强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一是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要加强对工业废气的治理,加大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督促企业安装和完善污染治理设施,确保达标排放。要加强对机动车尾气的治理,严格落实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加大对超标排放车辆的查处力度。要加强对扬尘污染的治理,加大对建筑工地、道路运输等扬尘源的管控力度,严格落实防尘降尘措施。同时,要加强对挥发性有机物、餐饮油烟等污染源的治理,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二是水污染防治方面,要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置明显的标识和隔离防护设施,加强对保护区内的污染源监管,确保饮用水水源安全。要加强对河流、湖泊等水体的保护和治理,加大对污水排放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要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加强对黑臭水体的治理,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消除黑臭水体,改善水环境质量。三是土壤污染防治方面,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掌握全县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分布情况。要加强对污染地块的管控和修复,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和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对污染地块实施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要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加强对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防止土壤污染。

(二)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共进。一是优化产业结构,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企业,依法依规进行整治和关停。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钢铁、水泥、化工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要积极培育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比如,我们可以依托本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可以依托本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等特色旅游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二是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要加强对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节约和集约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推广应用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强对工业企业的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要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循环链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三是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要倡导绿色消费,鼓励公众购买绿色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一次性餐具等。要倡导绿色出行,鼓励公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要倡导绿色居住,鼓励公众采用节能、节水、环保的装修材料和家电产品,营造绿色舒适的居住环境。

(三)强化保障措施,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县委、县政府将定期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各乡镇、各部门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大投入力度,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县财政要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优先保障生态环境治理项目资金需求。同时,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鼓励企业参与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建设。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争取更多的金融支持,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三是加强监管执法,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监管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监管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要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偷排偷放、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形成高压态势。要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合执法,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管执法联动机制,形成监管执法合力。四是严格考核问责,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考核评价体系,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加大考核权重。要加强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未能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依规进行问责。

同志们,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

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