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精准高效,强化优抚保障。一是保障待遇落实。上半年累计共为5132名优抚对象发放生活补助资金XX万元,重点优抚对象住院优抚补助142人次XX万元,1至6级精神病伤残军人护理费6人XX万元;年度审批年满60周岁农村籍退役士兵122人,补办评定残疾军人5人。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276人,发放优待金XX万元。二是做好表彰激励。开展“老兵送新兵从戎踏征程”2025年春季新兵入伍欢送座谈会,送上慰问品,用满满的“仪式感”将家乡的祝福与鼓励送给80位最可爱的人。联合县人武部共送喜报93人次,发放慰问金XX万元。
(二)深化褒扬纪念,传承红色基因。一是加强服务保障。开展“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活动,做好烈士陵园值班值守,提供讲解服务,累计接待120批2万余人。开展“为烈士寻亲”活动,1位烈士寻亲成功事迹被退役军人事务部官网报道。二是加强修缮管护。将烈士纪念设施管护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投入XX万元修缮保护19座零散烈士墓。成立英烈护卫队,引导机关干部、烈士亲属、退役军人、青少年学生等群体积极参与英烈讲解、祭扫服务、零散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利用好辖区内烈士纪念设施红色资源。
(三)关爱军人军属,营造双拥氛围。一是加强军地联动。春节期间,由县领导带队,走访慰问驻蚌部队、驻五部队及市、县消防救援部门,主动了解官兵生活、解决部队实际困难。端午期间,前往武警中队开展“军民庆端午,粽叶飘香暖军营”双拥主题活动。二是广泛开展活动。积极参加蚌埠市第十六届双拥杯乒乓球比赛,我县荣获男子团体亚军,女子团体季军。参加蚌埠市英烈讲解员大赛,我县两名讲解员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
(四)瞄定政策方向,促进安置就业。一是扎实开展移交安置。接收春季自主就业退役士兵43人,“一站式”完成返乡报到、社保关系转接、户籍落户、预备役登记等手续;接收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16人,审核安置档案,组织岗前实习和量化考核。二是及时发放补助。为2024年下半年及2025年3月132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发放补助金XX万元;为企业退休两参人员发放生活补助66人XX万元,开展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经费核查,累计发放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XX万元。三是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紧抓提升退役士兵就业本领,对15名退役士兵进行免费技能培训,组织35名退役军人开展适应性培训。举办退役士兵专场招聘会4场,用人单位21家、提供岗位1157个、达成就业意向63人,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
---此处隐藏1372字,下载后查看---
(一)建强服务保障体系。一是认真对照《安徽省“五优”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方案》要求,建设完成2家乡镇级、21家村级“五优”退役军人服务站,打造一个富具特色的服务站工作品牌,以示范引领促进服务质量效益提升,全面提升服务保障体系再上台阶。二是提升退役军人数据质量,加强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对部、省两级退役军人综合平台系统使用率,推动退役军人服务一件事网上办理。
(二)做好优抚褒杨工作。与公安、民政、人社等部门就优抚对象户籍、死亡、养老待遇、服刑等信息建立信息数据共享互通机制,准确掌握优抚对象动态信息。做好各项优抚资金的发放工作,义务兵家庭和优抚对象优待工作;配合医保局做好重点优抚对象参保工作,开展优抚对象年度确认工作;办理烈士陵园不动产权证书,谋划省级烈士纪念设施创建工作,并积极争取资金;筹划开展“9·30”烈士纪念日活动,做好申报评定烈士工作。
(三)丰富双拥活动形式。广泛开展“八一”拥军慰问系列活动;持续开展立功受奖送喜报,新兵入伍“四尊崇”活动及“暖军支前”走访慰问活动;打造群众性双拥活动载体,稳步推进双拥文化阵地建设,打造1处双拥示范点;发动社会力量、集聚社会资源、凝聚群众意志参与拥军服务,在医疗健康、餐饮服务、教育培训、养老服务等多个方面持续发挥社会拥军效益,提高社会覆盖面。
(四)提升安置就业质量。高质量完成年度退役安置任务,全面做好1名转业军官、16名转业士官安置工作;按时接收秋、冬季退役士兵报到接收,开展年度退役士兵岗位适应性培训和技能培训;广发宣传退役军人创业贷款、补贴、招聘退役军人社保补贴等政策,提高退役军人知晓率;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退役军人创业金融扶持政策,更有利于推动退役军人创业。
(五)注重思想政治引领。挖掘选树退役军人先进典型,择优推荐优秀退役军人、拥军人物参选2025年省级“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组建老兵宣讲队伍,联合县教育局、县全民国防教育办公室开展“英雄事迹进校园”主题活动,讲好退役军人故事。深入老兵群体,对一些老兵提出的合理意见,工作做在前、沟通在前,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为主调,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广大退役军人的关心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