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作风建设查摆问题检视交流会上的发言提纲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文风会风不实不正,材料会议仍存形式化倾向。部分君存在内容空洞、结构松散、逻辑混乱的问题,追求“全覆盖”堆砌内容,缺乏实质指导性。会议组织中仍存在议题笼统、准备不足、时间冗长等情况,缺乏聚焦主责主业的鲜明导向,存在“开会为开会、发言为发言”的倾向。

(二)整治形式主义务实担当仍有差距。在落实工作任务中,存在走形式、做样子的问题。个别整改措施以材料代替实效,以部署代替落实,问题导向不清、责任链条不明,存在“纸上整改”“会议落实”等现象,缺乏深入研究和动真碰硬的劲头。

(三)接待管理不严,制度执行仍有松动。接待活动中存在审批流程不规范、报销凭证不齐全、标准执行不到位等现象,个别情况仍存在铺张浪费苗头,反映出在廉洁自律和制度落实方面仍需加强监督和整改。

---此处隐藏2594字,下载后查看---

(二)严格会议管理,纠治文风会风顽疾。实行会议计划审批制度,建立年度会议清单,将会议数量压缩30%,合并内容相近会议。推行无会周制度,每月最后一周不安排全区性会议。严格把控发言时长,主题报告不超过20分钟,交流发言控制在8分钟内,采用倒计时提醒装置。建立文件质量评价体系,从必要性、针对性、操作性三个维度进行星级评定,三星以下文件退回重办。组建由两办、纪委组成的联合督查组,通过现场巡查、录音回放等方式检查会风会纪,定期通报打瞌睡、玩手机等违纪行为。创新会议形式,30%的会议采用视频连线方式召开,开发移动端会议系统实现材料电子化传阅。建立文风观察员制度,聘请10名退休老干部担任特约监督员,对空话套话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力争文件篇幅同比减少25%。

(三)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强化实干导向。构建部署-落实-反馈-整改全链条工作机制,重要事项实行一事一档管理。建立重点工作可视化督导平台,对48项年度重点任务进行红黄绿三色预警。改进考核评价方式,将台账资料占比从60%降至30%,增加群众满意度、问题解决率等实效指标权重。开展痕迹主义专项整治,清理合并各类报表26项,取消过度留痕事项15个。推行“四不两直”督查法(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每月开展2次暗访检查。实施基层减负暖心工程,建立部门间数据共享机制,避免重复填报数据。设立形式主义举报专线,对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严肃追责,典型案例在全区通报曝光。

(四)严明接待纪律,健全管理制度。修订《公务接待管理办法》,细化十个严禁负面清单,明确工作餐人均标准,同城公务活动一律不安排用餐。开发公务接待智能审批系统,实行三单合一电子化管理(审批单、菜单、发票)。建立黑白名单制度,对32家定点接待场所实施动态评级管理。组建专项审计小组,每季度对接待费用进行背靠背交叉审计,重点核查化整为零转嫁摊派等隐形变异问题。开展酒桌文化专项整治,组织全体干部签订《拒绝违规吃喝承诺书》,对发现的违规吃喝问题一律先停职再处理。建立清风食堂监督平台,实现公务接待消费实时监控、异常消费自动预警,确保全年接待费用同比下降20%以上。

(五)密切联系群众,提升服务实效。实施走亲连心工程,要求处级以上干部每月至少3天蹲点调研,科级干部包联5户群众,建立民情日记制度。打造民声直通车平台,整合12345热线、网络留言等渠道,实行接诉即办机制,简单问题24小时办结。开展痛点攻坚行动,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8大领域,列出30项民生实事清单,实行挂牌督办。建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门解决跨部门协调难题。推行政务服务体验官制度,邀请群众代表全程参与办事流程再造。开发智慧民调系统,每季度开展满意度测评,结果与单位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在社区设立流动办公桌,组织职能部门现场办公,力争群众诉求现场办结率达85%以上。

(六)压实主体责任,夯实监督机制。制定《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细化党委、党委书记、班子成员具体责任。建立三色预警督办系统,对落实不力事项发送黄色提醒单、橙色督办单、红色问责单。实行双报告制度,各单位每月报告工作进展,纪委同步报告监督情况。完善四位一体监督体系,整合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力量,开展作风建设专项巡察。建立干部作风电子档案,收录考核评价、投诉举报等12类信息,作为选拔任用重要依据。推行一案双查机制,对发生严重作风问题的,既追究当事人责任,也倒查领导责任。开设作风监督哨专栏,定期曝光典型案例,每年开展清风单位评选,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