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大会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动员全县上下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茧重生”的决心,打一场优化营商环境的攻坚战、整体战、持久战,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更是县域经济“突围破局”的关键一招。当前,我县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必须以营商环境的“根植沃土”,催生市场主体的“百花齐放”,推动县域经济的“枝繁叶茂”。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直面问题,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打响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了一系列惠企政策,解决了一批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全县营商环境总体向好。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市场主体期待相比,我们的营商环境仍有较大差距,存在“三个突出矛盾”:一是政策落实的“温差”与市场期待的“热盼”之间的矛盾。近年来,国家、省、市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但部分政策在基层落地时存在“中梗阻”:有的部门对政策研究不深、解读不细,企业“看不懂、不会用”;有的政策申报流程繁琐、审批环节冗长;更有甚者,个别干部以“文件未明确”“程序需完善”为由,变相设置门槛,导致政策“悬在空中”“停在纸上”。这种“最后一公里”的梗阻,让企业从“满怀期待”变为“失望寒心”。

二是服务效能的“低效”与市场主体的“高效”之间的矛盾。当前,企业办事仍面临“三多”问题:一是“证明多”,部分事项要求企业提供重复证明、循环证明,甚至“奇葩证明”;二是“环节多”,一个项目从立项到开工,需经过多个部门审批,流程复杂、周期漫长;三是“跑动多”,企业办事需在多个窗口、多个楼层之间来回奔波,甚至“跨部门办事如闯迷宫”。这些问题反映出部分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效率意识淡薄,仍然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软梗阻”。

---此处隐藏3501字,下载后查看---

一是压实责任链条。县级领导要带头包联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定期调度推进,解决实际问题;各部门“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将任务分解到岗、责任落实到人;各乡镇要落实属地责任,主动服务辖区企业,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督导考核。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要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对工作推进不力、进度滞后的单位通报批评、约谈提醒;将营商环境考核结果与干部评先评优、绩效奖励挂钩,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严肃问责。

三是营造浓厚氛围。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新媒体等平台,广泛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典型经验,曝光损害营商环境的反面案例,形成“人人关心营商环境、人人维护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要定期组织企业家座谈会、政企恳谈会,倾听企业声音,改进工作作风,让企业感受到政府的诚意和决心。

同志们,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让我们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以营商环境的“优无止境”促进经济发展的“稳中求进”,为全县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