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躺平式干部自查自纠工作报告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一、工作总结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升干部责任意识

1.开展系列学习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等。

2.组织干部学习先进典型案例。选派干部到基层一线和先进模范地区学习,借鉴他们的工作经验和作风,激发了干部的工作热情和担当精神。

---此处隐藏10492字,下载后查看---

三要将考核结果充分运用于干部人事管理全过程。要注重考核结果的应用,将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以正向激励打破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怪圈。对实绩突出、考核评价高的党员干部,要及时奖励;对实绩较差的党员干部,要予以必要的提醒或惩戒。

四要设计多元化激励方式,实现有效激励。要切实践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打破基层干部晋升障碍,畅通晋升通道,让基层干部有奔头。要严格控制“双占”(领导兼任职级)数量、比例,适度扩大基层人员的职级名额。

(六)要建立健全追责机制和公职人员辞退制度,使党员干部不敢“躺平”

长期以来,“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现象,为个别干部“躺平”提供了某种负向激励,助长了“躺平”现象。虽然有关公职人员正常退出的法律法规都很明确,辞职、辞退、解聘均有法可依,但个别单位和部门对公职人员的某些违纪违规行为,在管理时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选择中庸方式变通处理。

因此,要建立健全追责机制和公职人员辞退制度,坚决打破干部“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现象。对那些不珍惜岗位,长期不作为、乱作为、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躺平式干部”,绝不能听之任之。要坚决拉下脸、动真格,要把“板子”打到具体人身上,该调整的调整,该问责的问责,该处分的处分;对那些多次违纪、失职、渎职造成恶劣影响者,要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定,及时辞退,真正实现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局面,进而使其产生危机意识,倒逼党员干部积极担当作为,不敢“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