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指导性的重要会议。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城市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在新起点上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刻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全市上下务必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切实把会议精神转化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磅礴力量和生动实践,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xx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借此机会,我谈几点体会,以供同志们参考。
一、筑牢人民至上的思想根基,锚定新时代城市发展航向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内涵极其丰富,必须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一)深刻把握城市发展规律演进的内在逻辑。城市发展是一个历史演进过程,其规律性认识随着实践深化而不断丰富。会议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市发展的历史性成就与宝贵经验,科学分析了当前城市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和重点任务。这要求我们必须从历史纵深和时代高度,深刻认识城市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稳定发展、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的阶段性特征,把握城市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的内在要求。正如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这意味着我们要摒弃片面追求速度和规模扩张的旧思维,牢牢把握内涵式发展这条主线,将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综合承载力摆在核心位置。因此,我们必须深化对城市发展规律的科学认知,增强工作前瞻性和系统性,使城市工作更加符合新时代要求,更加契合现代化建设目标。
(二)始终恪守人民城市理念的核心要义。“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是贯穿会议全程的灵魂和主线。会议强调,无论城市规划、建设还是管理,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这深刻回答了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性问题。总书记多次强调:“城市的核心是人。”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我市而言,这要求我们在制定各项城市政策、推进具体项目时,都要时刻追问是否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聚焦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住房改善、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服务优质、安全韧性等,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头等大事”和“关键小事”。必须始终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激发全体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主人翁精神,将蕴藏在人民中的智慧和力量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站稳人民立场,城市工作才能赢得最广泛的支持,获得最深厚的根基。
---此处隐藏3949字,下载后查看---
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关键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键在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关键在提升抓落实的效能和水平。
(一)强化政治引领,健全统筹协调指挥体系。党的领导是做好城市工作的最大政治优势和根本组织保障。必须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是压实主体责任传导链。坚持把城市工作摆在全市发展大局的突出位置,压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特别是“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健全完善城市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加强市级层面的整体谋划和统筹协调,着力解决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不偏向、执行不走样。二是提升政策协同贯通度。增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及产业、土地、财政、金融等各方面政策的系统性、协同性、衔接性,避免政策冲突、效应抵消。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和工作联动机制,确保各领域各层级在目标设定、空间布局、项目实施、要素保障上同频共振、形成合力。防止政出多门、资源分散。三是优化考核评价导向标。加快建立健全科学的城市发展评价体系。强化“质量、品质、效率、安全”导向,突出对公共服务满意度、城市治理效能、生态环境改善、创新活力指数、居民幸福指数等指标的考核权重。探索建立反映内涵式发展成效的评价模型,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二)锤炼过硬本领,锻造善作善成干部队伍。城市工作的系统性、专业性、复杂性日益增强,对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一是深化专业化能力培养。围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智慧城市、生态环保、风险防控、应急处突等关键领域,加大干部专业化培训力度,提升科学决策、专业操作、风险预判和危机应对能力。积极拓宽干部视野,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和决策评估机制,提升城市工作的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水平。二是激发担当作为精气神。完善激励保护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在推进城市更新、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应对风险挑战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识别干部。深化运用容错纠错机制,营造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大胆探索、积极作为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务实高效执行力。坚持一线工作法,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项目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作风,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强化督查问效,对重点工作任务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部署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三)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多元共治生动局面。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群众是城市的主人。必须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是拓展公众参与主渠道。健全完善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要政策的社会公示和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专家学者、基层群众代表的作用,用好线上平台、市民热线等载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保障市民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二是激发多元主体内动力。深化“党建引领、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模式。支持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志愿服务力量等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供给。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共建共享美好家园。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提升街道(乡镇)和社区(村)的服务管理能力。三是浓厚共建共享新氛围。加强城市精神和城市形象的宣传引导,讲好xx故事,提升市民认同感和归属感。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法治观念。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城市治理浓厚氛围,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共同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强大合力。
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我们要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奋力谱写xx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新篇章,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回报党中央的关怀与厚望,不负全市人民的期盼与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