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庆祝中国GCD成立104周年。104年前,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为苦难深重的中国锚定了光明的方向;104年后的今天,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更需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力量,从中央八项规定的深刻实践中锤炼作风,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答好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初心答卷”。
借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我想围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学习教育,以优良作风护航基层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结合镇街工作实际,和大家交流三点体会。
一、追根溯源:从“一张纸”到“一面旗”,中央八项规定为何是新时代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
2012年12月4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短短600余字的“铁规”,拉开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序幕。13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关键少数”到“绝大多数”,八项规定不仅成为改变中国党风政风的“先手棋”,更重塑了党群干群关系的“新生态”。第一,八项规定是“政治忠诚”的试金石。总书记强调:“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从“轻车简从”到“不安排迎送”,从“开短会、讲短话”到“规范出访活动”,每一项要求都直指作风积弊,本质上是对“两个维护”的政治检验。去年我镇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时,有位老党员跟我说:“现在干部下村,不提前通知、不摆桌子、不喝群众一杯茶,坐在田埂上聊家常,这才是GCD的样子!”这朴素的话语,恰恰印证了八项规定最核心的要求——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让“忠诚”二字从文件走向实践。
---此处隐藏2040字,下载后查看---
第一,以“学”铸魂,让“纪律规矩”入脑入心。要把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作为“必修课”,通过“理论中心组领学、支部主题党日研学、廉政教育基地践学”等方式,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特别是要结合即将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重点剖析近年来我镇查处的“违规发放补贴”“虚报套取资金”等典型案例,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各村(社区)要设立“作风建设公示栏”,定期晾晒干部下村走访、问题解决、群众评价等数据,让“学纪律、守纪律”成为日常习惯。
第二,以“严”固本,让“监督问责”长牙带电。镇纪委要把中央八项规定执行情况作为监督重点,紧盯“关键少数”和“关键领域”,对“不吃公款吃老板”“不收现金收电子红包”等隐形变异问题,运用“大数据+大脚板”手段,开展“穿透式”监督。要建立“作风问题动态清单”,对群众反映的“门好进、事难办”“推诿扯皮”等问题,实行“接诉即查、查则必果”。今年,我们将试点“作风建设积分制”,把干部作风表现与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直接挂钩,真正让“干得好的有甜头、干得差的有苦头”。第三,以“实”破题,让“为民服务”见行见效。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要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今年重点推进3件民生实事:一是投资800万元改造3个村的灌溉渠道,解决“靠天吃饭”问题;二是在镇中心区增设2处“红色驿站”,为快递员、环卫工人提供歇脚点;三是建立“乡贤智囊团”,引导在外能人参与乡村振兴。各村(社区)要建立“民生项目台账”,每月公示进度,年底由群众“打分验收”,真正把“民生清单”变成“幸福账单”。
第四,以“干”促优,让“担当作为”成风成势。镇街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干部是推动发展的“主力军”。今年,我们要在全镇开展“作风标兵”评选活动,重点选树“项目攻坚能手”“矛盾调解专家”“产业发展带头人”。特别是在推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中,要推行“一线工作法”:干部在一线办公、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对在重点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干部,要大胆提拔使用;对“混日子、守摊子”的,坚决调整岗位。
同志们,“七一”是党的生日,更是党员的“政治生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要铭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更要以中央八项规定为“镜子”“尺子”,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最后,我想用总书记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让我们以此次学习教育为契机,以更严的纪律、更实的作风、更拼的状态,为推动全镇高质量发展、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镇街篇章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