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委员调研手记:让党旗在田埂上高高飘扬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小暑刚过,大暑将至。山城的暑热一浪高过一浪,空气里满是湿漉漉的青草和泥土气。汽车在蜿蜒的乡间公路上行驶,窗外的稻田绿得发亮,像一块块无瑕的翡翠。作为XX镇的组织委员,这已经是我本月第三次下村了。汗水浸湿了衬衫,但心里却有一股火热的劲儿,基层党建的“脉搏”,只有在田间地头才能最真切地感受到。

一、抓好那只“线上风筝”,让千里之外的党员不“断线”

上午第一站,我来到了XX村。村支书老王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党员,黝黑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一见面,他就拉着我倒起了“苦水”。

“委员啊,你看看,村里年轻力壮的都出去打工了,党员也不例外。就说我那个在X省开货车的儿子小王,一年到头回不来几趟,党组织生活咋个参加嘛?电话打过去,他总说在路上、在卸货,忙得很。这党员的身份,感觉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飘在外面,我们抓不住,他自己也落不了地。”老王叹着气,话语里满是无奈。

“老王,莫着急,这风筝啊,现在咱们有新办法把它牵回来。”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拿出手机,点开了市里统一推广的“XX智慧党务”应用。

---此处隐藏2509字,下载后查看---

“我们这里成为网红打卡地,靠的不是运气,是党建引领下的‘抱团发展’。”李书记自豪地介绍,“我们成立了由村党支部、入驻企业党组织和民宿经营党员组成的‘三桥’功能性党支部,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他给我讲了个故事。去年夏天,暴雨冲垮了通往民宿的唯一一条机耕道。游客订单眼看要泡汤,几家民宿老板急得团团转。李书记当天晚上就召集了功能性党支部紧急会议,党员带头,企业出资,村民出力,大家连夜冒雨抢修。天亮时,一条新的便道就出现在大家眼前。这件事,让所有经营户都看到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我走进一家叫“归园田居”的民宿,老板娘张大姐是位老党员,她一边麻利地沏茶,一边笑着跟我算账:“以前守着几亩薄田,一年到头没几个钱。现在跟着李书记搞民宿,去年一年,光我们家纯收入就增加了3万多块!村里通过‘党建+’模式引入的那个XX田园综合体项目,更是带动了周边1600多户村民,户均年增收超过了1.1万元。”这些鲜活的数字背后,是X村党支部强大的组织力。他们创新“会—企—村”联建模式,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组织活力转化为振兴动力。党员带头盘活闲置资产、带头学习经营技能、带头诚信经营,一面面党员先锋岗的牌子,就是游客心中最亮的“金字招牌”。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X村的青山绿水间。看着游客们的笑脸和村民们忙碌而幸福的身影,我深刻地体会到,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一个坚强的基层党组织,就是点燃乡村振兴最强劲的“红色引擎”。

离开村子时,夜色已浓。车灯划破黑暗,照亮前行的路。我的调研手记上写满了今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基层组织工作千头万绪,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人”。贴近党员的心,解决群众的难,回应时代的盼,我们的工作才算真正做到了家。前路漫漫,但只要我们用心用情,就一定能让鲜红的党旗在每一片希望的田野上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