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于2022年3月至2025年3月担任X镇党委书记,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X镇地处城乡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距市中心城区18公里,紧邻省道X和规划中的城际轻轨线,交通便利,发展潜力巨大。全镇下辖12个村、2个社区,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万人,非农人口1.1万人。全镇总面积7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万亩,建设用地1.8万亩,生态用地2.6万亩。镇域经济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工业经济为支撑,服务业为补充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5家,其中农产品深加工企业6家、新材料企业4家、机械制造企业3家、现代物流企业2家,年产值达到8.7亿元。个体工商户1280家,从业人员6500余人。农业方面,形成了以优质粮食、特色蔬菜、精品水果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成农业产业化基地12个,发展家庭农场15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8家。任职期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由2021年的8.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2.3亿元,年均增长1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4800万元增长至7680万元,年均增长17.1%;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6亿元,年均增长2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2亿元增长至4.8亿元,年均增长14.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3600元提升至31200元,年均增长9.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二、贯彻执行重大经济方针政策及决策部署情况
任职期间,本人始终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决执行宏观经济政策,推动政策措施在基层落地见效。
---此处隐藏10759字,下载后查看---
(五)关于信访维稳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成立信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镇村两级信访网络,配备专职信访干部6名。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每月开展一次排查,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累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86件,化解156件,化解率98.7%,涉及土地承包纠纷68件、邻里纠纷42件、征地拆迁纠纷38件、劳动争议纠纷28件、其他纠纷10件。建立重大信访案件领导包案制度,镇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包案3-5件,亲自协调处理。妥善化解了某村土地承包纠纷、某企业拖欠工程款纠纷等重大信访案件12件,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制定应急预案,组建应急队伍,24小时值班备勤,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六)关于党建工作情况。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制定党建工作清单,明确责任分工,层层压实责任。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整优化村级党组织设置,配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发展党员168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86名。实施“头雁工程”,选派优秀干部到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帮助提升组织力。开展党建示范点创建,建成党建示范村5个、示范企业3个、示范合作社4个。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开展警示教育,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七)关于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好干部标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注重在基层一线、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识别干部。任职期间提拔科级干部12名、副科级干部18名,均按程序进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导向。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组织各类培训68次,培训干部1200余人次,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严格干部管理监督,建立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干部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平时考核,强化结果运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的良好导向。任职3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清醒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比重偏低,产业链条不够完整,附加值有待提升;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仍有短板,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公共服务供给不够充分;三是民生保障水平有待提升,教育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完善;四是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强,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持续深入;五是社会治理能力需要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六是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加强,部分干部担当意识不强,能力素质有待提升。
针对这些问题,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材料、乡村旅游等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三是持续改善民生,加大教育医疗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镇区;五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治理效能;六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部能力素质,激发干部担当作为。今后将认真汲取经验教训,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履职能力,强化责任担当,为推动全镇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报告,请审计组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