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协作配合,聚焦“三个转变”(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扎实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工作,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提升。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县级层面。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深化机构改革,有序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健全完善应急指挥机构,调整安全生产委员会、建立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充分发挥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的牵头抓总、督促指导、协调推动作用,定期开展安全形势研判会商,研究防范应对突发事件的具体措施,解决突出问题,推动乡镇党委政府、行业部门严格落实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责任。乡镇、村(社区)层面。全县15个乡镇实现“七有”(有应急管理机构、有应急工作机制、有应急管理制度、有应急救援队伍、有应急预案体系、有应急物资储备、有应急指挥平台),405个行政村、10个社区基本实现“五有”(有综合应急队伍、有应急避难场所、有应急保障物资、有叫应叫醒机制、有应急处置方案),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逐步建成了组织指挥高效、统筹机制健全、风险防控精准、应急保障有力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
(二)应急救援能力持续增强。一是整合各类救援力量。按照“统一指挥、协同作战、资源共享”的思路,依托县消防救援大队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整合资源力量,持续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更新应急救援台账。目前,乡镇有15支应急救援队伍共672人,村社区有415支应急突击队共5672人,县应急管理局、住建、水务、交运、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联合组建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50人,各行业部门和重点企业根据实际也组建了应急救援队伍,形成了以镇、村(社区)和企业应急救援力量为基础、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骨干、社会救援力量为补充的应急救援体系。二是加强军地应急联动。与县人武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基干民兵应急队伍与政府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衔接机制的通知》,对基干民兵参与应急救援工作体制机制、运作流程等进行了明确,避免了基干民兵与专业救援队员交叉的现象。三是积极动员社会资源。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与相关企业签订《机械设备应急救援合作协议》,建立应急救援设备管理台账,引导社会救援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出现突发情况,协议救援设备拉得出、用得上。四是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结合近年来应急管理工作实际,修订完善专项应急预案25个。乡镇参照县级应急预案修订完善了本乡镇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制定了应急行动方案和应急工作手册,明确了应急响应流程和应急任务分工。五是扎实开展应急演练。根据应急预案,针对重点行业领域、危险地段、灾害易发区,组织县消防救援大队、部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各乡镇、村社区应急救援力量和社会应救援力量扎实开展应急演练,核验了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锤炼了各类应急救援力量的协同作战能力。2024年以来,组织开展防汛演练567场次,地质灾害疏散演练174次,地震灾害应急演练966场次,突发安全事故应急演练118次。2025年举行的“冀城使命·2025”X县抗震救灾综合应急演练,是近年来全县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科目最全面的实战化演练。
(三)综合防御机制不断完善。一是建立健全灾情会商研判和预警发布机制。制定下发《X县灾情会商研判制度》,建立X县灾情会商研判机制,强化部门沟通协作、会商分析,做好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遇重大灾害性天气,充分利用水务部门的山洪灾害预警平台、自然资源部门的地质灾害预警平台、气象部门的气象灾害预警平台,农村大喇叭,乡镇应急管理AAA群、手机短信提示和电视广播、X融媒等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示相关单位做好灾害防范工作,牢牢掌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主动权。为打通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在相关部门、各乡镇、村(社区)安装了应急广播,进一步提升了我县应急预警信息的发布效率。二是建立健全灾情报告制度。确定乡镇级灾情信息员30名,村社区灾情信息员400余名,开展灾情信息员业务培训,确保报灾及时准确。建立突发事件基层信息报告机制,各乡镇、相关部门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渠道畅通,遇突发事件或灾情,第一时间上报,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科学有效开展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三是健全完善“叫应叫醒”机制。明确各层级预警“叫应叫醒”人员,靠实工作责任,全面摸清了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关注对象,落实了“一对一”责任人员,建立了工作台账,确保预警“叫应叫醒”过程中,各项工作有人应,能落实。
---此处隐藏2842字,下载后查看---
三是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立足“抢大险,救大灾”工作要求,我县及时储备了相应的应急物资,但在物资品种、物资数量上仍存在较大缺口。
三、下阶段工作打算
(一)持续优化完善应急协作联动机制。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协同机制,定期开展联合应急演练,通过演练,不断规范应急处置工作流程,理顺应急指挥关系,有效衔接“防与救”责任链条,确保无缝对接。完善重特大事件应急预案,统筹社会各方应急资源和应急力量,开展跨乡镇、跨部门的联合应急演练,确保各类应急救援队伍时刻保持应急状态,一旦发生险情迅速出动,全力救援,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二)持续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依托消防救援队伍,督促有关行业部门结合各自应急救援职责,发挥技术力量、科技装备等专业优势,加强县级地质灾害、防汛抗旱、地震灾害、森林草原防灭火、工程抢险、物资运输、医疗救护、电力保障、通信保障、道路抢修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对接省、市,按照“六个一”的标准为乡镇应急救援队伍和村(社区)应急突击队配备相应装备。大力支持和发展社会救援力量,探索社会救援队伍和专业救援队伍共训共练、业务交流,推动完善社会救援力量组织管理体系,加强与驻地部队联系,建立军地联动救援机制。县应急管理局联合消防救援大队计划对全县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实操培训,通过实景化培训,切实提升乡镇应急救援力量“火灾逃生、地震自救、溺水自救”技能。5月份,计划开展一次全县各类应急力量参与的抗震救灾综合应急演练,着力提升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
(三)切实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持续健全基层应急组织、应急管理网格、应急队伍建设、应急预案、应急指挥、应急保障等体系,完善基层风险研判、隐患排查、快速响应、叫应叫醒、应急演练、应急动员、宣传教育等机制。在乡镇“七有”,村(社区)“五有”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前期建设成果,夯实应急管理工作基层基础,建成组织指挥高效、统筹机制健全、风险防控精准、应急保障有力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