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党委书记在全县生态环保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近年来,*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始终把生态保护作为“国之大者”,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从“被动治”向“主动管”转变、从“单一抓”向“系统治”升级、从“政府干”向“大家治”深化。今年上半年,我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78天,地表水断面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8.2%,群众生态满意度测评连续三个季度位居全县第一。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从四个方面汇报体会。

一、以“责任如山”的担当,织密生态保护“责任网”,让“关键少数”成为“主攻手”

生态环保是系统工程,必须拧紧责任链条。我们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把生态环保纳入镇党委“一号工程”,建立“1+3+N”责任体系:“1”是成立由我任组长的生态环保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专题党委会研究部署;“3”是划分3大生态功能区(沿河生态带、丘陵林果区、农田保护区),实行“片长+驻点干部+村支书”包保责任制;“N”是将任务细化为21项具体指标,纳入村(社区)年度考核“一票否优”事项。

记得今年3月,县督查组反馈我镇*村养殖场粪污处理不规范问题后,我第一时间带领分管副镇长、环保办主任赶到现场。当时,养殖户老周蹲在饲料堆旁直叹气:“改造设备要花8万多,我这小本生意哪扛得住?”我们没有简单下达整改通知,而是连夜召开“院坝会”,邀请县农业农村局专家算“生态账”“经济账”:粪污处理后能生产有机肥,按市场价每吨能卖800元,一年下来能增收4万多;如果被处罚,光罚款就抵得上半年利润。同时,镇里协调农信社提供5万元贴息贷款,联系环保公司免费安装小型处理设备。老周最终被打动,不仅按时完成整改,还成了村里的“环保宣传员”,经常劝其他养殖户:“别为省小钱,砸了子孙饭碗!”

---此处隐藏2824字,下载后查看---

生态环保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场“马拉松”。我们始终保持“归零心态”,既算“当前账”,更算“长远账”,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是在“严”字上下功夫,守牢生态红线。制定《*镇生态保护负面清单》,明确禁止新建高污染项目、禁止非法采砂采矿、禁止违规占用耕地等12类行为,对触碰红线的企业和个人“零容忍”。今年以来,我们拒绝了3家化工企业入驻,关停了2处非法采砂点,复垦耕地15亩,用“长牙齿”的措施守护绿水青山。

二是在“新”字上求突破,激活绿色动能。立足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林下经济、有机农业等绿色产业。比如,依托*山国家森林公园,打造“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徒步步道、露营基地、森林民宿,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60万元;在丘陵地带发展油茶、黄精等林下经济,种植面积达8000亩,预计明年可实现产值1200万元;推广“订单农业”,与县里的超市、电商平台签订协议,种植有机蔬菜、高山茶叶,让“山货”变“金货”。

三是在“恒”字上见真章,厚植生态底色。生态环保是一场接力赛,需要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代接着一代护。我们建立了“生态环保档案”,记录每年的环境质量、治理项目、群众反馈,作为干部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开展“生态传承”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参观生态治理成果展,让“保护生态、人人有责”的理念从小扎根;设立“生态贡献奖”,每年表彰10名在生态环保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让“守护者”有荣誉、受尊重。同志们,生态环保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是政治工程。*镇的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只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紧密结合,就能画出最大“同心圆”;只要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就能汇聚起生态保护的“磅礴力量”;只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就能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群众的“幸福靠山”。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兄弟乡镇的好经验、好做法,以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更硬的作风,坚决打好生态环保攻坚战持久战,为全县建设“生态大县、美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