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工作成效
1.1系统谋划、高效推进,建立联动传导新体系。聚焦“规划引领”,优化城市布局。目前xx市已构建“市级更新总体规划一区(市)县专项规划一更新单元实施规划”三级规划体系,出台《xx市城市更新建设规划(2022-2025年)》等系列政策,为科学有序推动成片更新提供依据。强化城市设计引导作用,系统性制定存量空间设计建设策略,针对建筑、街道、公共空间、地下空间,以及第五立面、老旧小区等空间要素,分门别类地进行详细指引,明确不同空间要素设计要求,以高品质城市设计引领高质量城市更新。
聚焦“机制顺畅”,强化统筹推进。建立“市统筹、区主体”联动工作机制,在市、区(市)县层面成立城市有机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应工作机构,将市、区(市)县两级国有公司或新组建的功能性国企作为融资和实施主体,高效推动项目投融资、建设和运营。建立“更新片区、一个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个运营主体、一套治理体系”的“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保障各项工作举措全面落地见效。
1.2统筹融合、精细治理,探索共建共享新家园。推动物业管理“精治”。结合老旧小区实际情况和居民需求,推出“共享管家”、信托制物业、专业化物业企业、其他管理人制度,构建民事民商、民事民定、民事民管的新型物业服务形态,2023年已改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100%,有效解决老旧小区管理难、收费难问题。推行“物业小区问题用心用情马上解决”长效机制,实现群众诉求工作日4小时内响应,促进群众反映问题“实时转件、直达项目、限时响应、限期办结”。
运用数字技术“智治”。推行老旧社区治理“数字化”建设,将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老旧小区治理全过程,在社区灾害监测预警、小区电梯安全、智慧物业等方面推动智慧场景建设,提升老旧小区治理智慧化水平。
---此处隐藏1847字,下载后查看---
2.3资源统筹协调难度大。城市更新工作系统性强,涉及人民群众、市场主体和政府等多个相关方,多主体的意愿协调和决策是工作中的难点。一是土土地整理时历史遗留问题协调处理难度大。缺乏针对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处置机制,产权人补偿心理预期高,造成更新成本高,推进难度大。二是涉及多级相关部门以及特殊用地协调问题。三是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更新多种类型,并成立了不同的组织机制,相关工作推进中存在交叉。3.对策建议
当前,国家经济发展形势面临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下行过程中,城市更新是拉动城市经济,扩大投资的重要手段,xx市抢抓低效用地试点和城中村改造的政策窗口期,对城市更新相关政策进行突破创新和优化完善,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3.1推动各方思路转变,持续实施城市更新。坚持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各方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充分认识到城市更新的长期性、可持续性,通过引入专业运营企业合作,形成“前期开发+后期运营”一体化合作模式;同时,促进角色转变,培育城市更新专业运营商。
3.2建立多层级协调机制,协同开展城市更新。强化城市更新统筹协调,广泛听取企事业单位、产权人、居民及技术人员等群体意见,针对不同主体,建立多层级协调机制。一是针对公产,以“一事一议”机制,加大协调力度,充分了解相关公产处置程序,明确参与方式、合作规则、运行方式等要求。二是进一步健全规自、住建、社治委等部门联动,加强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协同推进,如通过联席工作会等形式,集中协调处理相关事宜。三是引导社会公众增强自主更新意识,推动从“表达诉求”向“深度参与”转变,全过程参与到城市更新中。
4.结论xx市在城市更新的战略部署中,深入贯彻新的发展理念,通过科学、合理、多元化,完善保障机制,为大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宝贵经验,朝着城市示范区目标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