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暨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我们召开市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本年度第二次全体会议,同步部署农村高额彩礼综合治理工作。主要任务是深学细悟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委相关会议精神,系统总结阶段性成效,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精准部署下阶段核心任务。前期工作表明,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锚定问题靶向发力,方能筑牢执政根基、提升治理效能、回应人民期盼。我们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担当,推动基层治理从“治已病”向“治未病”、从达标向高质量、从被动应付向主动塑造跃升,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夯基垒台。

一、夯实善治根基,构建基层治理体系化格局

总书记深刻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组织体系不够牢固、减负成效尚需深化、陈规陋习依然顽固等深层问题,仍是制约治理效能的瓶颈所在。破解这些难题,根本在于体系化建设,着力构建“四梁八柱”稳固、运转协调顺畅的治理新格局。(一)筑牢组织体系承重墙,增强政治功能组织力。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其核心在于锻造坚强有力、贯通到底的基层党组织体系。首要任务是严把换届入口关,配强战斗堡垒核心。高质量推进村(社区)“两委”集中换届,将其置于强基固本的战略高度。旗帜鲜明地将政治标准置于首位,严格落实“双好双强”要求,建立健全候选人资格条件“负面清单”前置联审机制,坚决杜绝政治上的“两面人”、法治意识淡漠者、违法违纪失信人员“带病入围”。需大幅拓宽选人视野与渠道,深入挖掘农村致富能手、返乡创业成功人士、优秀退役军人、本土优秀大学毕业生等先进分子的潜能,将其作为村(社区)干部的重要来源,持续优化班子年龄、知识、能力结构,确保梯次合理配备。同时,必须健全长效监督机制,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将纪律规矩挺在最前沿,贯穿换届全过程,加强宣传教育、警示教育,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对任何形式的拉票贿选、干扰破坏选举秩序等行为,坚持“零容忍”,露头就打、严查快办,坚决维护换届工作严肃性,确保选出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领头雁”队伍,实现新老班子的平稳高效过渡。

(二)扎紧减负增效制度笼,破除形式主义重羁绊。持续深化拓展为基层减负工作成果,确保中央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部署要求落地生根。这要求我们构建权责明晰规范,厘清基层履职边界。严格执行村(社区)依法履职事项清单和协助党委、政府工作事项清单制度(即“两项清单”),明晰主责主业与协助事务的法定界限。实行“全链条”准入管理,对面向村(社区)组织的各类督查检查、考核评估、评比表彰、示范创建等活动,必须实施严格的源头审核、总量控制、计划管理和审批报备,确需基层协办的,做到人财物同步下沉保障,杜绝“有任务无资源”“有责任无权力”的权责失衡状态。同时,需强化刚性监督问责,严防反弹变异回潮。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将其纳入政治监督重点内容,紧盯“文山会海”“过度留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及层层加码摊派等突出问题,创新监督方式,善用大数据比对、随机暗访核查等手段提升监督精准性。对屡禁不止、整改敷衍、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责任单位和个人,坚决动真碰硬予以查处并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以铁的纪律确保减负成果真正惠及基层干部,使其集中精力履行主责服务群众。

---此处隐藏5963字,下载后查看---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总书记反复强调,“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蓝图已绘就,关键在于以严密的组织、高度的责任感和扎实的作风狠抓落实,必须把抓落实作为检验治理能力、体现政治担当的试金石,推动各项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压实层级责任链条,健全联动响应机制。确保治理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形成强大协同网络。一是健全五级书记抓治理格局。压实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四级党组织主体责任,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高额彩礼整治成效作为各级党委书记履行党建责任制述职评议、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明确各级协调机制成员单位责任清单,强化党委统一领导下的组织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上下贯通的联动机制。要求各级党委常委会、党组会定期听取专题汇报,研判风险点,部署推进举措。二是强化协同攻坚专班作用。对重点难点任务,如高额彩礼治理、复杂矛盾纠纷化解、特定领域风险防范等,由市协调机制办公室牵头,视情成立跨部门联合工作专班。实行项目化运作、台账化管理和定期会商通报制度,动态监测评估进展,推动政策、资源、力量有效整合下沉。建立首问负责与吹哨报到协同处置机制,确保基层在解决需要跨层级跨部门协调事项时“叫得响、接得住、办得好”。三是深化作风建设效能督查。将抓落实、求实效情况纳入市委、市政府督查工作重点内容,建立任务分解、进度督办、效果评估的闭环管理链条。结合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坚决查处在贯彻决策部署中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以及在服务群众中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新官不理旧账”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充分发挥组织监督、巡视巡察、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推动责任传导到位、压力传导到底。

(二)筑牢本质安全根基,提升韧性治理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下好风险防控先手棋,打好化解挑战主动仗。一是强化“平急两用”综合防范能力。立足极端天气多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复杂等现实挑战,突出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健全完善应急管理、防灾减灾、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与预案体系,压实属地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加强气象、水文、地质等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和信息发布共享时效性、覆盖面。强化基层应急队伍物资储备和专业培训演练,落实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关键岗位24小时专人值班和信息报告制度,提升基层“第一响应人”能力与协同处置能力。二是织密重点领域风险排控网络。紧盯城乡公共安全薄弱环节,在交通、建筑施工、城镇燃气、工矿企业、消防、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拉网式、常态化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运用信息化监测手段加强预警预判,建立风险隐患台账,实行清单销号管理。对排查出的重大风险隐患,挂牌督办、限期整改、闭环管理,坚决堵住漏洞、消除盲区,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三是深化源头治理稳定长效机制。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定期筛查、精准研判、多元调处、源头化解”全周期管理机制,畅通规范信访渠道。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各级调解组织、“法律明白人”、网格员队伍作用,聚焦劳资纠纷、房地产、金融、教育医疗、征地拆迁、退役军人等重点领域及邻里家庭等民生矛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积案、防范风险,努力将矛盾隐患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三)聚力发展第一要务,统筹推进治理发展。善于将治理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服务保障中心工作大局。一是强化政策规划引领支撑。高水平、高质量编制市、县“十五五”规划,将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民生保障与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篇章,明确中长期目标任务、重大工程与政策措施。围绕国家、省战略部署和重大政策导向,聚焦产业升级、区域协调、新基建、智慧城市、民生补短板等领域,积极主动向上沟通汇报,力争更多涉及基层治理现代化、公共服务均等化、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文化强市的关键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规划布局,争取更大支持。二是优化运行机制促进增长。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高效统筹当前各项工作。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与精准调度,围绕年初既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强化全链条要素保障服务。突出重大项目牵引作用,紧盯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扎实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开工建设、要素保障、达产达效的全过程服务管理。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回升,稳定经济大盘,以稳增长的硬举措赢得治理优化的空间与底气。三是践行民生为本价值导向。将治理过程与服务群众、保障改善民生紧密结合。着力推动“村居融合”试点取得实质性突破,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壁垒,探索农民市民化融入新路径。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稳步提高民生支出占比,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托育、住房、出行等方面的现实困难。依法规范物业管理,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社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高效协同共治机制,切实回应群众“家门口”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治理实效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志们: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做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强化系统观念、秉持法治精神、涵养为民情怀、坚持守正创新,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让党的旗帜在基层阵地高高飘扬,让新风正气充盈*城乡大地,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壮丽篇章提供坚如磐石的基础支撑和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