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召开全县深化“千万工程”经验暨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动员部署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相关决策部署,总结我县近年来推进“千万工程”的实践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挑战,系统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动员全县上下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奋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在转型中突围、在突围中跨越。刚才,县农业农村局、住建局、乡村振兴局分别作了发言,讲得很实在、很具体;*镇、*乡作了经验交流,*镇也作了表态发言,讲得都很接地气、有启发。下面,结合近期调研和思考,我讲三点意见。
一、在“千万工程”指引下,*县乡村大地发生的“三重蜕变”
2020年以来,我县作为全省“千万工程”深化拓展试点县,始终把“千万工程”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乡村振兴的“公开讲话”,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推动乡村从“环境整治”向“全域蝶变”跃升。这五年,是乡村面貌“改头换面”的五年,是产业格局“破茧成蝶”的五年,更是治理效能“提档升级”的五年。
第一重蜕变:从“脏乱差”到“洁净美”,乡村颜值实现“生态跃升”。过去,我县部分农村存在“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厕所露天趴”的现象,群众调侃“走路踩泥巴、进门怕蚊蝇”。我们以“千万工程”为抓手,创新实施“三大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累计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3.2万户,普及率达92%;建成镇级垃圾中转站21座、村级垃圾分类点1800余个,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农村生活垃圾日均清运量从2019年的120吨降至2024年的65吨,资源化利用率达85%以上;完成12条黑臭水体整治,建设生态湿地35处、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42座,全县地表水达标率从78%提升至98%。现在的乡村,清溪村的河道能看见小鱼游弋,竹岭村的荷塘成了网红打卡点,上个月省住建厅来调研时,一位老厅长感慨:“这里的农村,比有些城市的社区还清爽!”
第二重蜕变:从“单一种植”到“三产融合”,产业质效实现“裂变增长”。过去,我县农业以传统水稻、玉米种植为主,“种得出、卖不好”“丰产不丰收”是农民最大的心病。我们依托“千万工程”中“产业兴村”的经验,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推动农业从“卖原料”向“卖加工品、卖风景、卖服务”转型。比如,*镇依托万亩茶园,引进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加工厂,开发茶饼、茶膏、茶文创等12类产品,茶叶附加值提升3倍,带动周边5个村集体年增收超200万元;*乡把竹编传统工艺与文旅结合,打造“竹艺小镇”,开发竹编灯具、竹编家具等特色商品,去年通过电商平台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吸引30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2024年,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8%,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45%和62%。
---此处隐藏2764字,下载后查看---
(二)实施“产业提质”行动,激活“多元共富”新动能。产业是转型的“硬支撑”,必须坚持“链式思维”,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一要做强“农业链”。依托我县“中国*之乡”品牌优势,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5万亩,培育“地理标志产品”2个,引进深加工企业3家,推动“卖原料”向“卖产品、卖品牌”转变。二要壮大“工业链”。以省级经济开发区为载体,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年内推动*新能源电池项目一期投产,带动就业2000人以上;同时,推动传统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年内完成10家企业数字化改造。三要延伸“服务链”。深挖我县红色文化、山水资源,打造“*红色之旅”“*生态康养”等精品线路,年内新增A级景区2个、民宿集群3个;推广“电商+合作社+农户”模式,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让“山货出山、网货下乡”。
(三)实施“治理提效”行动,构建“共建共享”新格局。治理有效是转型发展的“压舱石”。要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重点抓好三项机制:一要深化“村民自治”。推广“四议两公开”(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完善村规民约,让“村里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成为常态。二要强化“数字赋能”。建设“智慧乡村”平台,整合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社会治理等功能,让群众“足不出户办成事”;试点“乡村大脑”,通过大数据监测农业生产、环境质量、民生需求,提升治理精准度。三要优化“多元共治”。培育壮大社会组织,鼓励乡贤、企业、志愿者参与乡村治理,年内组建“乡贤顾问团”20个、“志愿服务队”100支,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
(四)实施“设施提级”行动,夯实“城乡融合”新基础。基础设施是连接城乡的“桥梁纽带”。要坚持“城乡一体、适度超前”,重点补好“三大短板”:一要补好“交通短板”。推进“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年内新改建农村公路80公里,实现“组组通硬化路、村村通公交”;二要补好“公共服务短板”。新建乡镇卫生院2所、村卫生室15个,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下沉”,年内实现“县管校聘”全覆盖、“县域医共体”高效运行;三要补好“数字基建短板”。加快5G基站、光纤网络向行政村延伸,年内实现5G覆盖率100%、光纤通达率100%,让“数字红利”惠及每一个村庄。
(五)实施“作风提能”行动,锻造“担当作为”新队伍。转型发展的重任,最终要靠干部队伍来落实。一要“学”字当头。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组织干部到浙江“千万工程”发源地、省内先进县(市)学习取经,每月举办“乡村振兴大讲堂”,邀请专家授课,让干部“脑子里有思路、手上有办法”。二要“干”字为要。推行“一线工作法”,领导干部带头包联重点项目、重点村,党员干部下沉田间地头、车间班组,现场解决问题;建立“红黑榜”制度,对推进有力的单位和个人表彰奖励,对推诿扯皮的严肃问责。三要“严”字托底。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查群众身边的“微腐败”,让干部既“干成事”又“不出事”。
同志们!“千万工程”是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公开讲话”。今天的*,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千万工程”、推动高质量转型,既是使命所系,更是责任所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踔厉奋发、实干笃行,奋力谱写*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篇章!谢谢大家!